地方民族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126-03

近年来,环境污染出现了工业向农业转移。城区向农村转移。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和民族欠发达地区转移的态势,由逐步积累论文网的污染正在进入突发性。连锁性。区域性的爆发阶段,如从频频发生的血铅事件“到震惊全国的镉米风波“,环境问题警钟频频敲响[1-4]。目前,环境污染事件已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环境安全隐患,引起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5-7]。为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急需大批具备环境专业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少数民族环境管理人才,尤其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6,7]。近年来,地方民族高校应时代的需要,陆续开设了环境科学专业,肩负起为地方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理论和基本技能,从事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工作的专门人才的重任。湖北民族地处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世界硒都“美誉的湖北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顺应民族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时代需要,学校的立足湖北,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开设了环境科学专业,并对民族地区高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构建民族地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湖北民族位于武陵山区,拥有腾龙洞。恩施大峡谷。武陵源。张家界。凤凰古城等优美人文和自然景观,同时又是国家级集中连片的贫困少数民族地区之一,随着社会发展和脱贫的需要,旅游业蓬勃发展,一些如食品加工。制药等工业项目相继进入,环境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提出了建设生态恩施州?土苗风情园“的理念,以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而环境专业人才是实现这一理念的保证。湖北民族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所开设的环境科学专业必须肩负起为武陵地区培养环境专业人才重任。为此,湖北民族环境科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立足武陵山区,以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对环境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在个性模块课中设置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和污染控制工程“两个方向,实现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设置了环境污染控制实习“。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毕业实习“。暑期社会实践“(武陵地区环境调查与保护为主题)等实践教学课程,以武陵地区环境相关企事业单位为实践实习基地,支撑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上述活动,学生得以将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与环境实际状况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也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环境专业毕业生已逐渐成为学校所在地区环境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主力军。

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

环境科学高等教育在中国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开办环境科学专业的高校正在加紧专业课程建设。环境科学是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地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8],因而环境科学专业相关课程涉及学科门类广,导致教学内容庞杂,在课程和内容的设置上要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尤其是实验教学内容,从学科体系入手,系统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促进课程有效整体化显得十分重要。环境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现行实验教学模式以单一性实验居多,实验学时被分割,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两大特点未能得到充分体现。要保证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实现,就必须优化整合现行实验教学内容,构建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为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环境科学综合训练“。创新实验“两门实践课程,共48学时,5个学分。在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上,一方面,将原有单一性或内容相似的实验项目进行有机整合,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于一体,构建起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通过科研项目与地方环境状况相结合,设计。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创新能力。环保意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等课程中的单一性实验,如水体中三氮测定“。有毒重金属测定“。浊度。色度。酸度。溶解氧测定“等进行优化,整合出融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于一体的龙洞河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清江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恩施地区茶园环境评价“等实验项目。通过向学生提供实验项目。实验资源,让学生自己布置采样点。确定检测指标。设计检测过程以及结果的分析评价。通过这些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且具有挑战性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学习环境专业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置创新能力学分,构建科研项目支撑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环境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8个创新能力学分。要求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或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参加学术科技创新。学科竞赛。技能拓展。创业实践等各类活动,最低须取得8个创新学分方可毕业。为保证方案的实施效果,学校拟定了湖北民族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等考核办法,每学年由二级按教务处要求组织学生申报。登记。公示一次,并报教务处审核备案。与此相应,化学与环境工程着力构建了科研项目支撑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运行机制。以指导教师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相结合“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先导。首先,指导教师自身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足够的耐心,在本科生的科研实践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确保科研实践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作用;其次,指导教师必须承担有科研项目,并从承担的科研项目中凝练出适合于培养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子课题,创新子课题要区别于课程作业的课题,要既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具有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不能临时拼凑,坚决杜绝缺乏创新主题的虚假课题,要使学生通过参加科研项目研究实践培养的创新能力成为未来职业生涯竞争力的原动力;再者,从教师科研项目凝练出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子课题研究任务设置周期宜在1~2年内,既要保证本科生有足够时间进行准备,能有机融入科研项目研究团队中,并深入到项目研究的细节之中,确保本科生在校期间能完成创新科研项目规定的研究任务。以本科学生与科研兴趣相结合“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主导。要明确本科学生是科研项目支撑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不可替代。目前学生数多,而科研项目和研究场地不足的现实局面,分期分批选拔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研究实训教学过程,选拔学生时一是要考虑学生的科研兴趣,二是要考虑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程度。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选拔三年级本科生参加科研项目研究实训最佳,因为一。二年级本科生还处于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尚未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其知识积累程度难以解决科研项目中专业性较强的创新问题,而三。四年级本科生专业能力较强,可以完成专业难度较大的创新课题研究任务。特别是三年级本科生已开始进入较深入的专业理论学习,在后续两年时间内有较充足的时间开展资料收集。文献阅读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跟踪工作,有足够时间和能力完成具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的创新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创新基地与创新活动相结合“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湖北民族化学与环境工程现有两个校级本科生创新中心,配套建设有15个创新实验室,各创新实验室有专人负责和指导团队。创新中心的调度管理及省。校。院三级本科生创新活动的组织协调均由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牵头,负责全院本科生创新课题的选题评审及参加科研项目研究实训学生的选拔审查,并对创新教育过程督促监管和进行绩效评价,各类本科生创新活动的指导工作由科研项目组和创新平台指导团队协作承担。近年来,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学科竞赛及科研学术活动,热情高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湖北民族化学与环境工程坚持实践育人,积极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实践教学新体系。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学分达210,占总学分的29。7百分号。此外,以两个本科生创新中心和两个省级赛事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平台,设立8个创新学分。这些措施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全面锻炼和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年来学生获湖北省大学生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报告会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湖北省大学生实验操作竞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1项,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在C刊以上研究论文共计31篇。

地方民族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上一篇: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困惑与路径选择【5063字】
下一篇:地方综合性高校教師教育实践教學体系研究【4467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安康汉江网讯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