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自主管理教育实践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高校的主要任务,现行高校管理教育模式多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学生及学生事务为客体。于学生而言,被动接受教育和要求;论文网于老师而言,费力不讨好,不能投其所好“,究其原因,是我们在管理教育的过程中忽略并压抑了学生在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大学生的自主管理教育模式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通过引导学生自我觉醒。发掘个人潜能,激发学生成长动力,为学生成长创设一个自主的学习生活和体验空间,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从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增强高校实力。
大学生的自主管理,就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开展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活动。[2]大学生的自主管理是对传统管理学的改革,它是一种回归主体的管理哲学,有利于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极大地强化了自主意识,提升了学生的独立能力。
1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一)社会的外在要求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21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知识的获取较之以往更加容易快捷,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用人单位也更加注重学生的技能以及品质。然而,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高校学生。家长甚至很多老师的关注点仍停留在分数名次之上,对学生的技能及品质不甚重视。而作为学生技能和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现代的社会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是手段而已,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用的话来说,即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3]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发挥大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体现,也是当代社会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体现。
(二)大学生的内在要求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学习。生活等一切基本上是由家长来安排,他们也习惯于这种安排。然而,一旦脱离了这种安排“的时候,他们便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显得无所适从。大学是人生成熟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心理。习惯。意识的转型与适应。然而这个时期也正是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培养提供的宝贵时机。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在大学期间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融洽地处理各种人际系。积极主动地应对各种学习和生活事件,对他们能否顺利迅速适应社会有重要的影响。
在大学阶段,学生智力水平发展到了个人潜质的较高峰,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大学生的自主管理模式正是适应学生心理的自我管理发展要求,将自己作为独特的人,有责任能力的行为主体,从而实现自立生活的目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处于半社会化“阶段,只有通过很多的机会去和接触和了解更多的人,才能学会与人交往。相处。沟通的技巧。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客观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自主管理模式,对大学生而言,从被动服从管理“到主动自主管理“的转变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自主意识加强的内在要求。
(三)高校发展的创新要求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管理机构,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是将管理者作为管理的主体,将学生视为管理的客体。这种管理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已凸显了一些弊端。比如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扩招给管理者带来了很大压力,也给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带来很多问题:学生生源质量差异明显,学生出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时间精力有限,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为此,高校必须转变原先的管理观念,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能动性。
高校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上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文件明确指出:高校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4]因此,高校学生管理的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人格得到完善,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张扬,素质得到提高,实现学生更为全面自由的发展。
2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初探
(一)学生个体的主控性自主管理
大学生的自主管理,就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整合自我资源,开展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活动。学生个体的自主管理也就是个体学生自己对自己的管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情况,高校大学生的自主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习的自主管理
学习是人类以改变自身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活动,是学习主体通过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而使自身得到发展。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学习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5]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他们的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学习方式。[6]因此,以大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大学阶段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选择。自主实行展开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探索。自我辨析。自我历练。进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并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学习者首先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制订学习目标的能力,选择多种学习方法的能力,对学习过程进行自行监控的能力,以及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估的能力。其次,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学习材料拥有控制权。这种控制权不仅体现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而且还依赖于高校所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再次,学生需要找到充分发挥个人主体性和优势的学习方式。即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21世纪世界各国教学者的一致呼吁,也应当是大学生一致的追求和努力目标。
(2)活动的自主管理
对大学生来说,活动的自主管理是将日常生活活动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的管理过程。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既包括物质层面上的衣食住用行,也包括精神层面上的愉悦感和幸福感。近些年来,学者们的一系列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群体的总体生存状况是好的,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的管理自己的衣食住用行的能力逐渐在下降,因此,提升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开始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课外活动便成为弥补日常生活活动单调枯燥的调剂品了。它主要在教师。辅导员的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开展活动为主,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外化为实践技能。通过设定真实生活的场景为对象,达到学生与群体的互动合作,最终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目的。
(3)心理的自我管理
大学生处在青春期的后期,其情绪体验非常丰富而且波动较大,很容易产生许多不良情绪,导致学习效率。生活质量的降低,乃至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大学生个体的不健康心理,是由于一部分同学在生活中遭遇到的一些不愉快甚至是痛苦事情而没有适时正当地排解而带来的情绪体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负面情绪“。有关部门曾在全国范围内,做了针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的抽样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有20。3百分号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抑郁和强迫等症状。在高校被迫退学的学生中,有多于一半以上的退学直接原因是心理问题,很多自杀和他杀现象的出现,也与不健康的心理和情绪有关。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自主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带着积极。正面的如自信。诚实。乐观。进取。容忍。勇敢等心态去学习生活,才能在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使自身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从而在多元化社会中保持心理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学生群体的促进性自主管理
学生群体的管理也称作学生组织的管理,这种学生组织的自主管理对高校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组织包括班级组织。学生会组织。社团组织等等。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的自主管理,虽然是靠个人的自主管理得以实现,但这样的管理又是在班级组织中开展的,并且只有在班级组织的管理中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和开展。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管理离不开学生群体的力量,而且在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各个阶段与方面,都离不开学生群体的共同努力,互相促进。学生总是在班级中成长成熟,通过个体目标的不断实现,最终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的总目标。学生个体的自主管理包含在学生群体的管理中,而学生个体对学生群体的管理又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当然,大学内部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自治,学生组织要在学校的统一管理和安排下实现学生对自我的管理,学生工作管理者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才是学生自主管理的良好发展方向。
(三)教师的引导性自主管理
大学生虽有自主管理意识,但在某些方面还不具有完全独立的能力,个人的观念想法也不尽成熟,因此在决策。行动的时候不可避免出现盲目。片面等问题。从实际具体情况看,学生自主管理并非适用所有学生,辅导员可以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来开展管理工作。同时,辅导员可利用工作优势。经验。威信及班干部同学的带头作用,对学生自主管理的自主程度进行适当地控制,在大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进行适时正确的引导,在思想上。心灵上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辅导员也可以在管理中通过与学生的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同学的自主管理状态进行了解和把握,帮助学生对自主管理活动进行评估,适时地引导矫正,以实现自主管理的最终目标。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者在实施管理中,要明确管理权利,更要明确与之相对的责任和义务,只有真正将权利与义务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提升生自主管理水平。
(四)成果的评价性自主管理
学者们对某大学实行的自主管理模式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实行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以来,大多数学生都基本达到自己所制定的目标;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适应了大学生活并能独立生活;与周围同学融洽相处,提高了交际能力;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多种多样的社团与协会中充实了自我;学生能对自己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和调节,心理状况较差的学生也能积极求助心理咨询。自主管理使得高校学生管理的水平得以提高,自主管理强调学生身心。品德。知识。能力的全面和谐的发展,通过学生认识管理自我的意义。正确分析和评价自己。树立自主管理意识。进行自主管理活动。不断发展完善自我。“[7]可见,自主管理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和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外,还要定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相互评价和辅导员评价。内容可以针对学生学习成绩。生活表现等等,既要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又要引导他们开展自我批评,从而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3结语:
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朝着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脚步前进,人类的管理也必然朝着民主管理的方向迈进。随着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模式将成为基层管理的有效形式。而教育从前是,今后也将一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大学生既是大学的主体,也是大学的生存之根本。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学生的正当利益当作第一要务,把学生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大学进行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高校大学生自主管理教育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