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培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目前,中国高校有在校大学生2500万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也多达十余万人。辅导员队伍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中一支重要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论文网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文件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后者将早期政治辅导员“的称谓改称为辅导员“,并且首次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随后,教育部办公厅于2006年制定并下发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教育部党组于2013年印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这一系列密集的政策不仅体现了国家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视,也为高校辅导员培训指明了工作方向。本文指出目前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1。高校辅导员培训相关制度不完善
由于中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起步晚,辅导员队伍建设。角色定位。培训。晋升及考核激励机制等都不完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从制度上保障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尤其是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已经指导辅导员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高校在具体制定的校级辅导员培训相关制度存在问题。
(1)培训制度不健全,缺乏与高校辅导员培训相关的时间。经费保障机制。由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和复杂性,辅导员培训工作一般不会安排在日常工作时间中,更多的是集中在假期进行。辅导员培训所需经费高校也没有明确的制度保障。另外,缺乏科学的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及相应的奖惩机制。
(2)培训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由于学生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各高校在制定培训制度时往往对其重视不够,导致学校制定出来的培训制度仅仅停留在文字上,不接地气,缺乏可操作性,难以具体执行。
(3)缺乏培训监督和反馈制度。接受培训的辅导员自身缺乏学习积极性,培训单位的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等各方面原因极大地影响着培训的效果。这就需要强有力的监督与培训信息反馈机制。培训单位将学员的学习情况真实有效地反馈给学校,学员对培训单位的教学质量给出公正评价。培训单位与学员互相评价,高校根据培训过程中各方的反馈信息综合评定,不断地提升培训质量与效果。
2。高校辅导员培训形式单一,课程不系统
目前高校培训采取的主要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形式。这种方式虽然有助于加强广大辅导员的理论知识学习,但是也存在很多弊端。课堂理论讲授往往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差太远,很难激发辅导员的学习兴趣。而网络培训。挂职锻炼实践教育。国内外考察培训等灵活的培训方式还没有被广泛应用。
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培养三大部分。由于高校辅导员所读的专业各有不同,所以每个辅导员的理论功底。专业素养。职业能力本身就会有很大的差距。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辅导员对主义相关理论的掌握会比其他专业的辅导员要好,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比其他专业的辅导员更有优势,软件专业毕业的辅导员对于处理学生工作时所用到的办公软件及程序编写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在辅导员培训过程中,往往是一个学校甚至是一个省的辅导员培训同样的课程。对不同基础。不同专业辅导员的培训并没有区别对待,影响培训效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培养三大部分涉及不同学科的知识,所以在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方面,需要吸收国内外研究最新成果,并且结合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有益经验。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起步较晚,所以目前精品系列教材和课程还不完善。
3。高校辅导员学历,科研水平提升困难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明确规定:各地各高校要将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享受有关鼓励政策。近年来,辅导员队伍学历结构呈现高学历化的趋势,但是学校现任具有本科学历的辅导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则是少之又少。本科学历的辅导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研训练,而具有博士学位的辅导员的缺乏导致很难组建具有不同梯次成员的科研团队,进而难以产出重要的科研成果。辅导员渴望提升理论水平,但纠缠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参加学术会议及学术交流的机会很少,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学习理论知识及开展研究工作。
4。高校之间培训教学资源共享水平低
各省。高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水平低。由于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很多辅导员培训都是由各个学校自己组织本校专家在校内完成的。这样不仅会导致工作思路狭窄,更会浪费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聘用全国各地高校的优秀辅导员培训教师来完成各种校内培训,不仅能够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而且对于促进高校间的互相学习交流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各省。高校之间辅导员互相交流培训机制不完善,很多优秀的管理经验得不到广泛传播。
二。高校辅导员培训改进建议
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可以加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全面提升辅导员服务高等教育质量和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完善并创新培训相关机制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相关文件,但是高校是具体执行这些政策的主体。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创新培训相关机制,不仅要从健全培训制度入手,更要完善与培训相关的考核。奖惩。监督和反馈。职业生涯规划等制度,将这些制度有机地融为一体,制定出符合高校自身办学特点的科学。创新。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从制度上切实保证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顺利进行。2。培训形式多样化,大力强化学网络培训
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培养。这些培训内容包含多学科知识教育,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难以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网络培训。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教育。国内交流。国内外考察培训等灵活的培训方式,可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打造网络培训教育平台,促进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由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和复杂性,辅导员很难有集中的时间与空间学习培训课程。网络培训课程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无论何时何地,辅导员可自由安排培训课程的学习。网络培训可覆盖全国约十万辅导员,全国的优秀辅导员培训课程都可纳入其中。任何一门培训课程都可被全国辅导员学习,全国每一位辅导员都可与培训导师进行交流与评价。无论导师还是学员,每个人既是网络平台的参与者也是建设者,集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相关力量提升高校辅导员培训质量。
3。提升高校辅导员学历与科研水平
近年来,辅导员队伍学历结构呈现高学历化的趋势,但是学校现任具有本科学历的辅导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具有博士学历的人则是少之又少。通过选拔优秀的骨干辅导员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学历,更能有效提升其科研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建具有不同学历水平的科研团队,强化科研团队的梯队建设,能提高广大辅导员队伍在高校的整体竞争力。另外,考虑到辅导员与所带学生的专业吻合度问题,很多高校招聘辅导员的专业并不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关专业。这种情况就造成了这部分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高,所以这部分辅导员继续读硕士或者博士时,可选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关专业,有效提升理论水平,以更好地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辅导员培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