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研究探讨
教师职业道德中的德“指的是道德“,‘道’,说的是人性正途,‘德’,说的是人性良知。师德通常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建设的基本内涵便是要让教育工作者将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论文网学发展观作为自身行为的指导,努力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了解中国国情与历史,不断提升自我思想政治觉悟与思想政治素养;爱岗敬业,为我党伟大的教育事业做贡献,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爱护学生;具备强烈的教师职业光荣感。社会责任感以及历史使命感,志存高远。乐于奉献,时刻践行传道授业的神圣职责,将培育优秀人才。传扬先进文化与促进社会进步作为职业使命,用自身高尚的情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拥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以及心理学知识,积极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结合科学的教学手段,最大效率地为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能够于最短的时间内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
一。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
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育有德之人,靠有德之师。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默默奉献,潜心治学。教书育人,敢于担当。锐意创新,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受当前社会变革转型时期负面影响,少数高校教师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教学敷衍,学风浮躁,言行失范。道德败坏等,特别是近期极少数高校教师失德行为的出现,损害了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
二。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教育部门和高校十分关注教师师德建设,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教师师德现状的方针政策和规范条例,但是教师师德失范现象仍然频现报端。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受社会环境。高校制度和教师自身的主观方面影响。
1。社会转型给高校教师师德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正处于重大的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既有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被普遍怀疑甚至否定,失去了其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和引导力,而新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尚未成型,导致不可避免伴随着社会失范现象,进而对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形成影响和冲击,引起普遍性的焦虑。浮躁心态和人文价值。意义方面的困惑“。同时高校教师工作的自由度扩大,流动性加强,从而导致教师的个体行为受组织内部道德规范的制约也有所弱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教育的社会创新和服务功能不断加强,作为履行教育职责的高校教师,他们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更应该担负起推动知识创新。传播社会科普以及履行好学术共同体守约者等职责。这种时代所赋予的职能转变给高校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价值取向功利,敬业精神弱化
随着思想观念多元化。开放化,一些教师的人身观。价值观发生变化,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没有把教师工作看成是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神圣事业,仅仅将其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和工具,具体表现为:治学态度不严谨,不关心教学质量。有的教师热衷于第二职业和一些商业活动,直接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在学生中造成负面影响。有的教师一切向钱看,把赚多少钱作为成功标准,极大地误导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
3。高校师德考核奖惩机制的乏力
科学的考核机制可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的竞争能力和忧患意识,激励教师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但是当前高校在对教师师德进行考核时,倾向于以考核教师的政治思想和基本的道德品质为主,例如只要教师没有发生重大教学事故。传播反动思想等就评定师德达标,而没有把教师个人道德行为和平时表现作为评判重点,由此很容易让教师对自己的师德修养降低要求,从而不利于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的形成。同时高校对于师德失范教师的处罚力度不大。虽然很多高校都积极响应实行一票否决制“,但在实际操作上,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许多高校还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
三。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当前,高校应将热爱教育“作为师德建设的起点,将关爱学生“作为师德建设的切入点,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师德培养的重点。
1。树立正确的教育职业观念
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是教师必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党。尊重党,热爱教师职业,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示范性,热爱。尊重学生,与学生和谐平等相处,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关心学生的学习能力及需要。二是教师应充分认清教书育人的职责,鞠躬尽瘁,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结合各类高校的特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人才。三是教师必须爱岗敬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努力为学生树立榜样。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呵护学生,既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应该做学生的益友。
2。坚持自我教育,加强教师自律能力的培养
教师自觉履行教师职责,提高精神境界,才能实现师德建设的真正飞跃。教师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根本,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是师德建设的根本途径。所以,高校应积极开展一系列引导教师自我教育。加强教师自律能力培养的活动,如通过每周的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引导教师了解各种教育法规,促使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以提高自身师德水平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3。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作为站在科技前沿的高校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就必须与时俱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理论,不断获取科技前沿资讯,丰富教学内容体系,更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系统;加强自身综合素养,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精神,给学生传播正面信息和正能量;养成反思慎独的习惯,反思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活动,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有助于使教师自我修养达到理想的境界。正如孔子主张的君子独处而慎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4。加强对高校教师师德的培养
高校要对教师进行教育培养,通过这类活动提高教师师德,以思想观念以及精神品质。道德素养为核心内容展开教育工作。并通过制定明确的培养计划和方案,不定期地举办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培训班。同时,把师德建设与教师的继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5。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师德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现行的师德评价机制普遍缺乏可操作性,考评趋于形式化。表面化,考评结果无关痛痒。可以说高校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师德评价体系。针对现存问题,高校应定期实施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加强学生在考评体系中的作用,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匿名评价。从中可调查出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这样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有利的,能够促使其更加严谨地自我评价。在教师师德评价中定量与定性结合,将考评结果与奖惩制度切实联系在一起,以加强制度刚性。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评价标准的客观化,评价过程要保护评价人的隐私,评价结果要保证公正公开。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