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团组织在大学创新活力释放中的推动作用研究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阶梯和标志。当前,全球人口。环境。气候。资源等问题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性地解决这些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难题。培养拔尖人才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和大学教育体系的重心所在。高校团组织应论文网该根据自身特点,整合团组织的资源,激发学子创新能力,增进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在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进行积极探索,促进大学创新活力的释放。
一。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三个脱节
一是科技与教育之间的脱节。工程师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大学生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学习工科。但是,据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2013-2014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在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可用度“指标中,仅排名第44位。由于人才教育与产业创新的脱节,学生在高水平企业中的实践次数不多,高层次科研锻炼机会缺乏,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二是科技与经济之间的脱节。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70百分号-80百分号,而仅为31。6百分号。中国科技论文在SCI数据库收录数量名列前茅,但高被引论文“数量仅居世界第六。
三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脱节。长期以来,学科的知识体系,高中实行文理分科,大学实行专业细化,造成一些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学科的研究体系,很多交叉学科的人才。项目。团队找不到归属,同时学科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同时,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脱节,不利于学科链与产业链的高效。完整对接。
二。高校团组织在解决三个脱节“问题中的着力点
目前世界公认,高等教育承担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然而传统的教育理念,是把大学的功能主要限制于传授书本知识,导致教育脱离实践脱离群众。高校团组织可以在课外科技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以及社团发展方面具有很强的组织优势,可以有重点的让高校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发挥推动力,为探索解决三个脱节“寻求新的思路。
(一)通过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科技类社团。科技竞赛等将教授科研团队的科技研究优势与共青团的组织优势结合,有效地将学校的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打通科技与教育之间的壁垒。
(二)通过创业。科技类社团。社会实践等方式为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新的途径,有效将高校专利等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动力,同时开展产业项目合作,使高校的科学研究更加有的放矢,加强科技与经济之间的融合。
(三)通过学生科协等学生社团组织,为各学科交叉协同提供新的载体,有效解决交叉学科的人才。项目。创新团队等找不到归属的问题,为不同学科人才之间的交流提供新的途径,让学科与学科之间有效对接。
三。上海交通大学团委在大学创新活力释放中的具体举措
(一)创建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充分实现创新教育与专业教学科研力量的整合。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可为专业教授及其科研团队与在校学生沟通交流搭建有效平台,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所需的场地。设备,为专业技术提供基础保障。
(二)以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为依托,打造学校各学科交叉的学生层面平台。高校团组织在组织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活动具有很强的优势。上海交通大学通过学生科协定期举办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有效的避免了专家教授参加交叉学科交流参与度低的难题。
(三)以科技类社团为抓手,开拓企合作联办社团模式,充分实现企业与学校在教学与实践上的相互促进。上海交通大学团委率先实践,由学校与企业订立合作协议共建社团,在过去5年中,先后与华为集团。上海电气等合作建设十几家科技类社团。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为科技与经济之间的对接提供了途径。
(四)以创业为载体,积极引导大学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动力。不同于其他高校通过大社团“途径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上海交大更进一步,点。面结合,既开设学分课程,又利用社会资源对少数人员加以重点培养和扶持。通过鼓励学生创业,将学校的科技成果以学生创业的方式被学生创业团队使用,提高学校的专利转让比例,为创业发展提供动力。
(五)以社会实践为契机,助力产学研“,建立团组织助力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上海交大团委每年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选题方向上都会有科技创新类选题,以此来号召和组织学生实践团队参加科技挂职。科研合作等活动,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引导团员学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促进产业与科技的有效结合。
四。结语
高校团组织应该在课外科技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以及社团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高校团组织可以将高校的高水平科研与自身的组织优势结合,将学校的科研优势转化人才培养优势;可以促进各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之间的对接,助力学科链与产业链的结合;可以为学生在高层次科研和高水平企业中提供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助力科技与经济的对接。高校团组织可以有重点的为高校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提供新的方式,为探索解决三个脱节“寻求新的思路,为培养出一批更加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新的平台。
高校团组织在大学创新活力释放中的推动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