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前置与毕业生出路的承接性探究
[作者简介]夏延峰(1977-),男,浙江温岭人,台州,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浙江台州317000)严先锋(1978-),男,湖南南县人,台州职业技术,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服务业创新。区域经济。论文网(浙江台州318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职业规划教育前置与毕业生出路的承接探究“的最终成果。(项目编号:Y201018087)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097-02
就业为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近年来一直是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在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递增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在遭遇摩擦性“就业矛盾的同时,又饱受后金融危机时代就业闭门羹“的困扰,这使得大学生就业在近几年更是雪上加霜“。然而,目前国内高校还没有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难以从长远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帮助。因此,在当下就业难“的社会大背景下,对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前置及就业指导,最终推动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就尤为重要了。
一。国内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历史沿革及误区
(一)历史沿革
国内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演变及改革,实现了从萌芽期到推广到飞速发展阶段的长足跨越。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a先生为指导学生择业,发起择业演讲等活动,开创了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先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制度开始逐渐改革,由统一分配制逐渐过渡到自主择业,国家加大重视力度,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政策措施,职业规划教育也逐步由政府主导向学校组织指导。社会关注转移。为此,许多高校考虑到毕业生对就业信息。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的需求,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促进其职业生涯发展及规划。
(二)误区与不足
一方面,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成为华而不实的摆设“。有报道指出,吉林省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在大一阶段便已开设,设38个学时,大班化教学。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一般拿着专业书。课外书来上课,上课效率低。可见,不少高校虽然进行了职业规划前置工作,但收效甚微。另一方面,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总的来说起步晚。发展缓,专业系统化。科学化程度较低,还面临着缺乏专业指导老师的窘境。
二。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前置的现状及调查
(一)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前置的现状
1。内容安排欠科学。当前,高校侧重于学生就业前的实践指导,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缺乏科学性,提供的就业政策咨询和招聘信息不够详细。其组织的就业讲座,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化辅导,仅着眼于应聘技巧,未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
2。教育机构未完善。现招生就业处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在各高校中都有设立,但其任务偏重于日常的行政管理。举办毕业生招聘会。发布招聘信息和毕业生签约等,缺乏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良性互动,无力承担整个学校职业规划教育的任务,职业规划前置更是无从谈起。
3。课程开设节点滞后。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早,且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体系,这是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难以企及的。相比较而言,中国大部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形成较晚,意识较薄弱,对今后的职业目标也不明确。
(二)关于职业规划教育现状的调查
为了更加详尽。直观地了解目前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及其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的认识,本研究以浙江省台州为例,随机抽取500名不同专业的在校生和不同职业领域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
1。职业规划教育前置的必要性。在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的问题中,设置了您认为职业规划类的课程对在校生有用处吗?“一题。统计得出,在校生中有55百分号的学生认为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非常有必要“,30百分号认为应该需要“,10百分号认为可有可无“。而在已毕业学生中,80百分号认为非常有必要“,15百分号认为应该需要“,只有3百分号认为可有可无“及2百分号认为没有必要“。由此可见,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均承认高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尤其是经历了就业坎坷后的毕业生,他们对此呼声很高,更加体现出职业规划教育前置的必要性。
2。前置课程开设需常态化。调查问卷设置了问题您认为职业规划教育的课时设置应该如何?“调查结果显示,在校生中60百分号认为每个学期都有固定的课时“,20百分号认为每个学年开一次“,其余认为毕业前夕的就业指导即可“。而在已毕业大学生中有85百分号认为每个学期都有固定的课时“,13百分号认为每个学年开一次“,只有2百分号认为毕业前夕的就业指导即可“。显然,已毕业大学生对在校开展职业规划常态化教育的需求更强。同时无论是在校生还是已就业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常态化的需求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开展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前置的要素
开展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前置的要素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高校在校生的职业规划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的职业体验。因此,各个高校如何有效地将校园文化与学生的职业规划有机结合,是目前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第二,以社会发展为风向。职业规划教育应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设置辅修课程,从根本上改变原有教学模式中专业性狭窄的弊端,综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第三,以价值取向为前提。在职业规划教育中,首先应分析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顺应时势的价值观,同时结合大学生价值取向制定符合国家发展的政策,以便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国家。高校。学生三方共赢。第四,以学科调整为基础。改革只重视传授知识,忽略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方式;改革填鸭式教学方法;改变教师指导,学生被动的教学方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建立和发展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其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市场需要的新型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第五,以专职队伍为依托。成立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职业规划队伍,以认真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要求,解答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疑惑,对学生个体加强教育,辅导学生理性分析个人条件与发展潜能。发展机遇与社会实际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完成准确的职业定位和科学规划。四。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教育前置和就业指导承接的思考
(一)职业规划教育前置与就业指导承接的必要性
1。避免学校临阵磨枪“式的就业指导。虽然许多高校针对职业规划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开始相关课程或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但由于目前在这一方面研究尚浅,以致相关课程缺乏实用性,学生缺乏兴趣,效果不佳。加之,许多高校临阵磨枪“在毕业前才指导教育学生,令其产生一定的就业恐慌“。若高校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前置,则可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较早设计其职业生涯。
2。有助于自我认知,提高综合素质。在两者有效的承接下,大学生可以依据个人,分析性格特征,结合自己专业特长,清晰定位未来职业生涯,理性寻找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努力实现个人与职业的匹配,充分体现个人价值。此外,在职业规划教育前置启动后,应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素质培养,可让学生增强就业意识及个人素质,成为职业规划教育前置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地全面成才。
3。充分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正确的职业选择意识。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旨在通过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意识到自己的职业潜力。职业意识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优秀的职业素养,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在职业规划教育前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也对其职业发展有着指导作用。
4。有助于提高就业率,开启学生职业生涯的大门。在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承接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与能力,使学生在具备充分的就业意识和准备的前提下,结合当年的就业趋势进行就业指导,高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学生开启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职业规划教育前置与就业指导承接的主要路径
1。开设职业规划教育专业课程,加强全程指导“。着眼于职业规划链接就业指导的大局,根据其计划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科学统筹各个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坚持做到四年不断线“。
2。采用导师制“教育引导模式,加强个性指导“。职业规划对象的多样性,要求职业规划教育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还要加强院校间沟通。而企业家进校园,可以用丰富的经验为学生进行指导。同时,为促进整个规划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学生配备专职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老师,可使教育更全面有效。此外,积极推行个性化“指导,尤其是在职业规划教育中期,利用人才测试系统,可帮助学生更科学和系统地了解自己及就业取向。因此,要求高校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实行导师制“,指导学生结合自身条件和社会发展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指导学生剖析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指导学生根据自身优缺点,制定阶段性目标。
3。积极寻求政府帮扶和社会力量,加强现实指导“。高校在充分解读政府的政策方针的同时,要引入社会力量,充实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要在内容上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以调整职业生涯的目标。在学生的职业生涯选择中,最重要的是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发展,促成其成功就业。
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前置与毕业生出路的承接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