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统战智库建设现状的思考
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宗教关系。民族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1]由于高校统战成员具有学历高。范围广。影响大。参政议政能力强等特点,历来都是党的智囊团“和人才库“,不仅是统战工作的论文网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
一。高校统战智库建设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对统一战线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高校统战智库具有人才培养。战略研究。舆论引导和政策建言等重要功能。因此,做好高校统战智库建设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高校统战智库能够有效地整合各方智慧和优势资源,建设一支了解中国国情。体现中国气派。具有中国特色的决策咨询队伍。为转型时期复杂社会问题的解决以及中国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其次,高校统战成员中蕴藏着一大批多学科。有专长的专家学者,使其在战略性和趋势性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高校统战智库建设能够有效地弥补官方智库应急性。短期性和研究方向单一等问题以及与民间智库发展艰难。资金缺乏的不足,与民间智库和官方智库形成良性互补的局面。
最后,政府决策需要集思广益“。海纳百川“,而不同类型的智库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政策理念。专家建议甚至批评意见。就这一点而言,高校统战智库的独立性显得愈发重要,这决定了它可以站在科学的立场作出独立的判断,充分发挥聚智善谋功能和以文辅政作用,突破体制内某些利益束缚,做到旁观者清“。
二。高校构建统战智库的优势
近年来,高校统一战线发生了例如成员数量增加。学历升高。流动性大等新变化,且其成员普遍具有学历高。影响大。参政议政能力强等特点。因此,在高校统战智库的建设过程中,怎样发挥其成员独特的学术优势。资源优势。渠道优势和政治优势,如何为其成员搭建贡献智慧和施展才华的平台,促进人才价值的增值,为学校党委和地方政府的发展献计献策,更好地为其科学决策服务,已成为统一战线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研究课题。
1。学术优势
高校统战成员包括民主党派。无党派高中级知识分子。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国外侨胞等……尤其是那些有成就。有影响的党外代表性人士,如中国科院士。学术带头人或各领域专家。重要业务骨干及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2]具体说来,高校统战成员中蕴藏着一大批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他们的智力结构具有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特点,[3]有较强的人才优势。理论优势和学术优势,能为学校党委和地方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高效的。有价值的信息和咨询,作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在推进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进程中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2。资源优势
高校统战成员大多都拥有较高的学历和职称层次,即双高“人才,有较强的参政议政和服务决策的能力,是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和优势资源。这些知识分子中的很多人都是学校各个岗位的骨干力量,可以依托其主持或参与的各级各类科学研究项目,从不同的领域和视角开展主题研讨。项目开发等活动,并利用其特有的资源优势,实现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汇聚力量,提高决策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增强智库专家们的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
3。渠道优势
高校统一战线成员有大一部分是有成就。有影响的党外代表性人士,他们或是各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专家学者。重要业务骨干,或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具有联系各级各类学术团体。民主党派和社会群体的便利条件,不仅在开展调研工作时比中国党党员方便很多,而且在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关心民苦。解决民难等方面也有独特的渠道优势,能够更好地构建起上联中央。下联群众的组织架构,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
4。政治优势
统一战线具有整合力量。凝聚人心的天然的政治优势。高校统战成员有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大局观,对不同阶层。阶级和利益团体的阶级属性或利益属性有着较强的包容性,能够正确看待和处理多样性和一致性的关系。统战智库不仅能够不断巩固和夯实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而且能够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多样。包容差异,充分发挥其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的功能,必将增强新型智库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与协调性。
三。统战智库建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高校统战智库已成为智库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拥有独特的学术优势。资源优势。渠道优势和政治优势,但也存在智库成果的决策贡献率低。社会影响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具体说来:
1。缺乏协同与联动
由于协同联动的开放式平台尚未搭建,目前,高校统战智库仍处于较为保守和封闭的状态,其建设基本是各自为战,缺乏联动性与协同性,造成资源无法共享以及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和资源的浪费。
2。影响力薄弱
高校统战智库无论是在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还是国际影响力上都不及官方智库。此外,由于大部分智库专家为兼职,加之研究问题复杂。研究经费不足,导致专家学者智力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够,创新能力和服务决策意识不强。
3。决策贡献率低
高校统战智库研究成果共享的信息库尚未建成,对高价值。高质量的信息进行有序整合和高效利用暂无法完成。因此,目前的研究成果较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研究,且大部分研究成果是阳春白雪“,被束之高阁,对于高校党委和地方政府决策的贡献率和研究成果转化为决策咨询的比率都比较低,成果利用和转化效果不佳。
4。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在科研至上的背景下,高校评价。考核机制单一,缺乏弹性。受此影响,高校统战智库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加之高校和社会对统战智库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统战智库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5。缺乏参与决策的意识和创新发展能力
教育部印发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从多个层面为高校智库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由政府主导的高校统战智库建设由此正式启动。但由于高校统战相关人员缺乏参与决策的意识和创新发展能力,在其建设的过程中,无法发挥引领决策的作用。
关于高校统战智库建设现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