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大学生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1。绝对自由化,缺少信仰
大学生由于长期接受中国的思想教育。中国的历史教育,部分学生会对突然出现的国外文化感到新奇,并对国外推崇的自由非常向往,其实这种自由是建立在对事物的不完全了解之上论文网的一种认知偏见,这种从局部推断到整体的狂热追求是缺乏理性思考的。有些大学生不喜欢思想教育课,喜欢西方的自由主义文化,因为他们没有在那样一个真实的环境下长期生活,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对事物没有一个全面的判断,致使其形成了西方自由好的偏见。
2。对思想政治的学习缺少动力
有部分大学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学习具有排斥心理,他们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并没有丝毫的动机和兴趣可言;入党积极分子是具有很大外部动机的群体,他们并非都是真正热爱党政事业的,因为未来的工作给予他们强大的外部动力,驱使他们积极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并参与思想政治实践活动;预备党员的动机最大,处在考核期的他们会一边小心翼翼地做事情,一边积极表现,学习和实践工作做得最多;当预备党员经过重重考核后成为了正式党员,他们之中的部分人却已经对学习产生了懈怠心理;还有一部分人却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高校党建工作中去,为学校分担工作和任务,这部分人是有内部动机驱动的,他们自己非常愿意去做这些事,并且非常享受这个过程,不需要外界的压力和束缚,已经达到了自律的状态。
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1。过于急切的功利心
当下,部分高校教师追求权力。追求经济利益的动机高过追求个人兴趣和教书育人的动力。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的基本需要是从生理需要到安全需要,再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高校教师的这些不良表现主要是由于缺乏安全感所致,在激烈的竞争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称及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只要是可以帮助自己得到晋升机会的工作,就会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相比之下,对?W生进行辅导。思想政治理论传输,以及学生思想工作的辅导就看得比较轻,究其原因无外乎这些工作不能给教师的职称评定加分添彩“。
2。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增强
教师在多年的授课过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同样的工作,会产生职业倦怠感,致使教师没有创新课堂和工作的欲望。具体表现为对工作的方方面面感到厌倦,比如厌倦学生。厌倦教学。心理焦虑。心理缺陷等。这通常会导致教师人际关系不协调,教师之间以及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都会受到影响。教师在紧张的人际关系中也会产生认知失调的现象,会在挫折情境中产生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教师通常会忽略学生的情绪,忽略学生的需求,甚至还会让学生对其产生恐惧心理。因此,高校应重点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提升教师的社交能力,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共处模式。同时,明确对该模式的探讨是解决教师心理倦怠的重要方法,也是改善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从心理学视角创新高校党建工作
1。从人本主义出发,关注学生自主性发展
人本主义学家提倡以人为主体,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主性。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工作人员只看见了大学生的负面情绪,且对待这些消极情绪主要采用批评的方式,并没有关注且思考这些情绪背后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党员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关怀,关注所有的学生群体,让他们体会到中国党这个大集体的温暖与关爱,积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大学生可以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创建积极民主的课堂氛围,做好党员各个阶段的思想工作。通过传递正能量的方式来向学生传达尊敬和关爱,在高校党建工作中人人平等,人人都是党的拥护者和学习者。
2。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根据相关的研究报告我们了解到有这样几部分群体:一部分学生具有自己的理想抱负,喜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拥有愿意为主义牺牲自我的伟大情怀,这一类大学生群体占6。8百分号;有63。2百分号的大学生群体是在周围人的影响下才决定加入中国党的,在他们眼中如果日后从事与政治相关的工作,党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另外有3百分号的大学生,觉得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在学习和参与党建工作的过程中,他们也能达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层;还有27百分号的大学生生活在迷茫之中,他们既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也不对主义事业感兴趣,却抱着入党总比不入党好的观念。总之,除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大学生群体是具有积极的内部动机的,其余的学生都具有消极的入党动机。
(1)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感
通过让学生参与党建工作的日常事务,提升其参与感和自我效能感。比如,通过每周的党员会议,在会议讨论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强调自我的重要性,在会议中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自己想要完成的任务。自己的收获等。另外,在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组织活动中,可以让大学生以社团的形式组织和参与活动,既可以调动党员以及预备党员的积极性,又可以向入党积极分子传达高校党建工作的宗旨和目前的工作方向。学生通过自己组织活动,增强了体验感和参与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入党动机,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
(2)采取合理的强化措施
当学生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表现出色时,可以采用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强化手段。言语奖励和物质奖励都可以达到正强化的目的,如采用开表彰大会,为获奖者加少量的学分或者是奖励一些学习用品等,在满足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同时,调动了学生参与高校党建工作的积极性;批评和惩罚都是负强化的手段,目的还是为了增强学生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积极性。
3。建立教师的奖励考评机制
(1)走群众路线。在校师生都可以为教师的工作内容进行五点计分评价,考核采用随机的形式,不定期展开考核,最后计入教师的业绩考核总成绩中。
(2)走自评路线。每次工作开展后,教师要对此次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内容进行评价,采用五点计分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在评价中应做到客观公正,能够充分地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评价,达到全面认识自我的目的。
(3)高校的相关组织要对教师的评价总成绩(群众评价和教师自评的总分)进行奖励和评比。奖励的方式可以是奖励一定数额的奖金。假期旅行券。科研经费的赞助等,评比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推送,也可在教学楼进行张贴展示等。
4。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途径
(1)组织教师加入健身俱乐部
相关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非常少,而体育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心理健康,缓解倦怠感。高校教师可以组织大型的夜跑活动。周末登山游等,在锻炼教师体魄。增进同事友谊的同时,缓解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2)为教师提供继续深造的平台
对于教师而言,教无止境,而学习也是无止境的。因此,高校可以和国外的联合高校进行交换学习,让每个高校教师都有出国继续深造和学习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研究或者是接受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知识,教师在重返校园时会有一种新鲜感,以取代原来的倦怠感。
培养高校大学生党员,应做好高校的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的党建工作一直在路上“。针对高校党建工作中教师和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改进和创新党建模式,是未来高校应着重实践和落实的工作之一。从实际出发,在现有体制上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培育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将是高校党建的工作重心。
心理学视角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