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社会。审美等多重价值。全面学习所有的音乐类非遗“是不现实的论文网,集中了解所在省份的音乐类非遗“是务实而可行的。广东省主要有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州文化。雷州文化等分支,其中音乐类非遗“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给人以种类多样。色彩缤纷之感。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音乐有12种,民间舞蹈18种,传统戏剧15种,传统曲艺4种。①而入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则更为多样。

一。高校参与音乐类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面临困境,现状不容乐观。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广东省的高校应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高校教育是传承音乐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能最大程度地影响大众。广东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省会之一,也是中国南方高校最密集的城市,仅广州市就有高等院校80余所。将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与高校教育相结合,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目标和精神的需要,还能深化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通过两者的结合,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促进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互动,形成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科学的发展观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方针。

(一)理论研究方面

关于非遗“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陌生,但具体涉及到音乐类非遗“的类别划分。保护与传承的方式方法等问题,目前学术界还未有一种普遍认同的观点,有待进一步探讨。

有关广东省音乐类非遗“的资源,因为传统音乐与其他艺术及文化门类的交叉性等原因,目前还未有比较权威的电子资料库或专著予以宏观。详细的说明介绍,而侧重于关注某一具体类型诸如客家山歌。粤剧等的研究。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们可以从高等教育。地域性非遗资源以及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展开有关音乐类非遗“保护的深层次的理论课题研究,提出相关概念,参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如,可比较研究不同专家学者们有关非遗分类的观点,提出广东省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从整体。全面的角度对其进行梳理,有利于广东省艺术类非遗工作系统而深入地展开。通过对广东省内各地区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加强数字化研究,有利于图文声像并茂地向学生介绍广东省内各地区。各类别的不同级别的音乐类非遗“资源及传承人;深入挖掘和展现岭南文化的厚重底蕴与优秀精华,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体现其教育价值。

(二)教学方面

高校不仅具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即专业师资力量,能为音乐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充分的专业指导;配合政府。传承人做好实质性的宣传。教育等相关工作;同时通过相关的课程设置。教育方式方法的专业化。集约化能培养更多更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承等各类专门人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人后继无人的局面。

立足广东,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因地制宜开展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并将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不但能够丰富高校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体现地方特色,还能够以此为契机,编写相关音乐类非遗“普及教材,有效地传承广东省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保护与传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精品课程以及教材革新,开设艺术类非遗特色专业。通过音乐类非遗“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朝着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向发展,以文化传承的视野重新审视音乐学科的教学,探索出具体有效的有关音乐类非遗“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三)传承方面

在社会文化急剧变迁的今天,传统文化极易丧失其保存。传承的生态环境。在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中对传统表演艺术文化的内在价值进行理解和发掘,在此基础上,对其传承模式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有可能为广东艺术文化的保存。延续。发展提供一种校园形态的场所。方法与思路,并为其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能够通过营造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在高校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大家进一步认识非遗的地位。价值。作用,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氛围,利于深入探索建设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播体系。

二。高校参与音乐类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思路

高校参与音乐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旨在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合高校的。具有广东特色的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之路。通过研究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进行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方法,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方法,为广东省音乐类非遗“保护做出教育传承的努力。

(一)广东省音乐类非遗“现状的调研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众说纷纭,各有利弊,尚未统一。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按照国家制定的分类标准。遗产名录予以公布的。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包括传统音乐类。传统舞蹈类。传统戏剧类。传统曲艺类等类别。目前尚未有完整而系统的资料库或专著能够便捷地查找到相关资料,不利于相关内容的学习与研究,直接影响其保护与传承。

因此,首先应对广东省各级非遗名录进行搜集与整理,按照国家级。省级。市级等不同级别,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大区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大类型把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予以分门别类。通过搜集。整理。汇编,以此为基础,编写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普及教材。其次,应对广东省内兄弟院校关于音乐类非遗“保护工作进行学术调研,通过调查,了解非遗“在高校传承的现状,总结各个高校在保护与传承方面的经验与不足,提出思考与建议,撰写相关调查报告。再次,可结合各自高校的地缘与师资条件,对本区域内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予以实地调查,通过文献资料搜集。田野调查系列报告会。田野调查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积极展示和宣传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音乐类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实践研究

在高校的音乐专业与非音乐专业中进行实践研究,从专业。普及层面做好音乐类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相关工作。在音乐专业方面,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如将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范围,在音乐赏析。专业演唱。演奏等课程中渗透非遗“文化,以求达到继承和保护的目的;将民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作为活性资源“请进校院。请进课堂,举办非遗音乐进校园“活动,实现非遗的动态保护与传承。在非音乐专业,开设与音乐类非遗“相关的选修课程,积极宣传教育;与校社团结合,积极开设校园第二个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认知。学习。研究非遗“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类非遗“的兴趣与热爱。

筹备构建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不仅对广东省的非遗工作保护和研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发挥高等院校资源充沛的优势,和其他学科建立共同研究的关系。重视非遗“音乐传承的研究团队与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广东省其他兄弟院校进行广泛的交流与研究,从多角度探讨非遗音乐的传承模式。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努力贯彻构建广东省文化强省的总方针,广东省的高校有责任与义务承担保护与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全省的文化软实力及对外文化影响力。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5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保护与传承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来源于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的统计数据。

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上一篇:广东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學管理网站现状调研与分析【2311字】
下一篇:广东省高校债务风险防范与负债管理问题研究【5105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安康汉江网讯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