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思考
近些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新发传染病①的暴发与流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高校是青年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人数较多,接触密切,人群相对集中又易流动,是传染病最容易感染和传播的地方。[1]从2003年非典。2005年H5N1禽流感。2009年甲流,20论文网13年H7N9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来看,高校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区域之一,防控的任务重,要求高。
但目前的现实是,高校传染病管理工作由于高校卫生医疗资源的限制,防控体系的建设。防控工作常态化管理,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与专业机构。主管部门联系沟通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防控工作亟待加强。
笔者在高校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二十余年,对此深有体会。就目前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1高校传染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1。1客观上,高校这些年来都不同程度地扩大了办学规模,师生数快速增长,分布于不同校区,流动更频繁。活动范围更广。这些因素增加了高校传染病防控的难度。
1。2高校卫生医疗机构先天薄弱,后天得不到有效发展,成为传染病防控的短板。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不少高校内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处境艰难。部分院校医疗机构已托管给社会;部分院校医疗机构面临着经费紧张。人员短缺。技能培训欠缺等生存发展问题,这些导致高校卫生医疗资源渐趋萎缩。这样的状况,对于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是不利因素。
1。3传染病防控体系的系统化建设还有待加强。经过这些年频频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高校基本都初步建立了传染病防控体系。但从系统化建设的角度看,还有完善之处。比如,体系化的防控网络有时还不能做到校园全覆盖,特别是校园里临时用工人员,外国留学生群体;校内各相关部门防控工作的协调配合还不够顺畅有效;防控预警监测机制还不完善;传染病发生前。发生后的宣传教育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1。4防控工作疏于常态化管理。学校往往是防控预案有,构建的防控体系也有,但现实工作中常常会出现纸上谈兵,应付检查的形式主义的情况。这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督促力度不够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高校有关领导和部门还不时会有侥幸心理。麻痹心理,认为高校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毕竟是小概率的事件,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这上面没必要。校园传染病防控工作常态化管理是欠缺的。
1。5与专业机构。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偏少,主动接受培训。指导不多。往往是出现传染病疫情时,才被动接受检查。指导。
2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对策
以上认识,初步思考提出相应防控对策。
2。1提高思想认识水平,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
任何工作,如果自上而下从思想上重视了,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就会很快在行动中有所推进。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涉及人。财。物的储备,财和物应该说好准备,难的在于防控队伍的建设,这个问题在高校中较为普遍。有些院校由于自身医疗资源的受限,传染病管理工作不得不由学校学工处或是校办或是后勤处人员来管理。由于防控人员不是专业人员,从事具体工作时就可能会不规范,不科学,甚至出现差错。因此,要提高全体师生特别是领导的思想认识水平,重视高校医疗资源的发展,加强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构建和完善传染病防控网络,不断推进健康校园建设,为学校的教科研,师生生活学习保驾护航。
2。2完善高校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防控工作常态化管理
传染病防控工作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进行常态化管理,这是高校传染病管理的必然要求。高校人群密集。区域相对局限,一旦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后果严重。不但损害师生生命健康,影响正常的教科研秩序,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校园防控传染病的这根弦时刻不能松弛,麻痹不得。高校食堂的饮食卫生安全。校园环境的整洁卫生。师生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等等都应是传染病常规管理工作的必要内容。
传染病防控预案,应定期进行实践演练,在行动中找不足。预案不能仅仅停留在纸上。文件中。否则可能会出现防控人员对防控实践不熟悉,发生了传染病后自己往往先慌乱起来,工作不按预案流程规范实施。因此,要加强高校防控预案的演练,熟悉整个防控流程。这样一旦出现疫情,就能用得上。防得严。控得住,不慌乱,做到科学处置。
另外,可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危害性,考虑逐级以宿舍。班。院系。全校作为预警范围。预警级别可分为4级: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一级)。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二级)。较大传染病疫情事件(三级)和一般传染病疫情事件(四级)。[2]建立类似这样一套科学。高效的疫情预警监测体系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根据传染病疫情变化及时调整。适时不断完善,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疫情。及时启动预案。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监测人员的定期培训;监测点的校园全覆盖,特别是校园内流动用工人员及外国留学生群体的防控管理。如果是在有疫情的防控期间,具体的如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接触哪些人,有什么异样症状,如何保持及时联系等“这些重要信息应该了解。因为这部分群体与外界接触较多且流动性大,容易出现防控漏洞。
2。3加强传染病防控宣传工作,提高防控工作有效性。有效性
传染病防控宣传首先是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一旦传染病袭来,人们往往是不了解相关知识,无知或是知道少才恐慌。因此,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尤显重要,可以在校园里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如主题班会。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橱窗展板。专题讲座等。宣传的内容主要就是一些通俗易懂的传染病基本知识,如何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及一旦发生了疑是或确诊传染病后该怎么办?这些知识虽看似简单,但一定要在广大师生中间反复广泛宣传,深入人心,这样才能为防控赢得的有利局面。健康教育对学校传染病防治的工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极大程度上切断了传染源。传播途径,保护了易感人群,使学校传染病发病率降低。[3]其次,除了防控知识的宣传,在传染病防控期间还应注意校内疫情的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特别是一旦校园出现疫情,如何避免宣传信息混乱,如何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如何真实。及时。有序地向外界发布信息,这些都应该做到科学。规范。建议高校应该及时建立学校公共卫生事件新闻发言人制度,统一归口于学校宣传部门,统领全校传染病疫情的发布工作。这样,既能做到宣传统一有序,又能使发布信息准确严谨。
2。4防控人员应主动学习,提高自己防控知识水平
学校防控小组成员要主动接受专业机构的防控知识。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科学化防控工作水平。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比如,定期派人去专业机构进行培训。定期请校外专业人员来校授课培训。同时,学校防控网络成员,要定期组织学习传染病(下转第210页)(上接第132页)防治法,学校卫生条例,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只有了解国家传染病防治法,熟悉学校传染病防控预案流程,同时具备基本的防控知识技能,才是做好防控工作的保障。
总之,当前高校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但仍存在不少主客观问题。只有加强防控制度化建设,坚持长效管理,在实践中查找问题,不断解决完善,才能使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有效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
加强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