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扶贫模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073-03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论文网到30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百分号下降到3百分号左右,成功解决了几亿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特别是近几年,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2011年至2015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人。贫困发生率降低11。5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大幅提高。[1]

但是,贫困问题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截至2015年底,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在10百分号以上,民族8省区贫困发生率达12。1百分号。[2]再加之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大,贫困地区财力薄弱,产业发展活力不强等问题,实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显得任务艰巨。

在国家确定的若干扶贫工作中,教育和科技扶贫一直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分析表明,90百分号的贫困人口为初中以下学历,其中小学。半文盲。文盲的比例超过50百分号,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贫困地区积极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组织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挂职任教,组织科研单位到贫困乡。村宣传普及农业技术。这些措施有效地改变了贫困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迅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特别是进入了精准扶贫的脱贫攻坚阶段,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定点扶贫工作中,逐渐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扶贫范围

2012年开展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以来,教育部直属高校发挥学科。人才。科研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定点扶贫县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精准扶贫路径,有效带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根据教育部安排,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已经全部组织动员起来参与定点扶贫工作。其中,44所直属高校承担了指定地方的定点扶贫工作,另有31所直属高校虽不具体承担指定地方的定点扶贫任务,但也参与了相关工作。本研究重点对44所承担了指定地方定点扶贫任务的直属高校?M行分析。

从图一可看出,44所直属高校,分布在全国15个省(自治区),其中云南省最多,这可能与教育部是滇西片区扶贫的中央部际联系单位有关。

大部分直属高校均是跨学校所在地定点扶贫,只有8所直属高校是在所属省参加定点扶贫,占参与定点扶贫的直属高校总数的18百分号。如下表。

二。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扶贫主要模式

高校参与定点扶贫工作,有其独特之处。在直接资金投入上,高校是一个短板,但在贫困地区长远发展方面,高校能发挥出奠基者。开拓者。启蒙者的作用。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教育部直属高校全部成立了由校党委。校长任组长的定点扶贫工作机构,并设立了扶贫办公室具体开展此项工作,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派出了挂职干部和第一,并普遍与定点帮扶的地方签订了帮扶协议。从当前高校参与定点扶贫工作的实际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院系结对帮扶

院系结对帮扶是直属高校根据工作实际,结合自身特色优势资源,动员全校力量参与定点扶贫工作的一种形式。直属高校在校内成立了多个职能部门组成的定点扶贫工作机构,负责协调。统筹和管理校内资源参与定点扶贫工作,但更多的人才科研资源集中在校内各个院系。为此,直属高校均动员院系与定点扶贫县下属乡镇。村。职能部门建立起具体工作业务关系的结对帮扶关系,以具体事务推动定点扶贫工作的有效实施。而在具体实践中,各院系也将自身人才培养。党建工作。科研工作等与结对帮扶有效衔接,形成了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机制。这也是直属高校参与定点扶贫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

2。教育帮扶

教育部直属高校优势资源之一就是教育资源。为此,各直属高校在定点扶贫中均开展了既有共性又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帮扶工作。目前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方式:

2。1师资培训

定点扶贫县由于历史和地理等的原因,教育是其发展中最薄弱环节之一。扶贫先扶智“成为了当前脱贫攻坚中的共识。直属高校除了自身具有深厚的教学人才资源和平台资源外,也都有实力较强的附属中学。小学。幼儿园。这些正是定点扶贫县急需提升和增强的地方。从调查结果看,各直属高校均开展了面向定点扶贫县的中小学。幼儿园师资培训,协调相关附中。附小。幼儿园直接承担定点扶贫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生的培养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各定点帮扶县的中小学。幼儿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教育理念明显进步。这对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具有重要意义。

2。2支教

动员学生参与定点扶贫县支教,几乎成了各直属高校的必选项。高校学生本就在寒暑假期间常规性的开展支教活动,以让学生了解基层,发挥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热情。这也是各高校培养人才综合素养的重要工作。各直属高校均在定点扶贫县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动员了大批大学生到定点扶贫县开展支教服务,关爱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开展科普和科创活动等。

2。3优质教学资源远程共享

随着国家在信息基础设施上的持续投入,各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显著改善。这也为各直属高校将各自的优质教学资源远程对接到定点扶贫县奠定了基础。部分直属高校在定点扶贫县建立了远程教学站,开办了远程教学班,免费为定点扶贫县提供了大量优质现代教学资源。比如,清华大学在云南省南涧县建立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指导当地举办培训班48期,培训党政干部1500多人次。中小学师生1100多人次。重庆大学在云南省绿春县设立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每年择优录取200人参加网络学历教育,5年免费培养1000人。[4]2。4高考招生录取

贫困地区的学生由于教育基础薄弱,在高考录取中常常不占优势。但借助于教育部有关高考特殊政策,各直属高校在政策许可范围内,近几年陆续加大了对定点扶贫县高考学生的录取比例。对于录取的贫困户学生,还进行持续的支持和帮扶,缓解其家庭经济负担。许多贫困户家庭借此彻底改变了贫困面貌,在当地也起到了正面示范效应。

3。智力支持

3。1干部培训

定?c扶贫县干部就是当地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人才资源,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对于实现定点扶贫县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直属高校均从战略高度加大对定点扶贫县的干部培训工作。数据表明,近5年来各直属高校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610多批次,培养培训各类人员4。5万余人次。[5]各直属高校还因地制宜,为定点扶贫县开设了频次相对固定的干部培训讲坛。比如,北京大学在云南弥渡县开办的北大弥渡讲坛“,清华大学在云南南涧县开办的清华讲堂“,华南理工大学在云南云县开办的华园云州大讲坛“,电子科技大学与贵州岑巩县开办的思州大讲堂“等,都为地方干部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3。2干部挂职

干部挂职是双向的。一方面,直属高校派出了年轻干部到定点扶贫县挂职,立足当地做好定点帮扶工作。据2016年教育部统计,近5年各直属高校共选派挂职干部150余人次。另一方面,直属高校也接收定点扶贫县干部到下属部门。单位。公司企业挂职,拓展地方干部眼界,提升其工作理念和能力,学习相关技术。

3。3规划设计

地方政府的发展和相关项目的建设往往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各直属高校根据定点扶贫县的各自需求和实际,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科研实力,为定点扶贫县量身定制了相关规划设计,为贫困地区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3。4定向人才培养

定向人才培养是部分直属高校在定点扶贫工作中的一项探索性工作。定向人才培养分为短期和中长期计划。短期计划是根据定点扶贫县人才需求方向,有针对性地提供一到三个月不等的专项培养,比如计算机技术。乡村旅游管理。种养殖技术。中餐制作等初级技术培训,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基本胜任定点扶贫县具体工作实际的紧缺人才。中长期计划是根据定点扶贫县总体发展规划需求,培养相关技能性管理型人才,是为定点扶贫县持续长远发展做好人才储备的工作。一般是定点扶贫县每年选拔一批青年人进入直属高校学习三到五年,获得相关文凭后回到县里按协议工作一定年限。该模式既保证了人才的稳定性,也尊重人才的流动性,具有较大的示范意义。

3。5技术支撑

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44所直属高校,均有各自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和科研实力。直属高校在定点扶贫中,也紧密结合地方需求,组织科研力量开展技术攻关,解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各直属高校通过设立教授工作站。专家委员会。技术公关组,建立研发基地等,加大了贫困地区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开发。引进。集成。实验。示范力度。各直属高校及相关科研人员,也在相关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新的成就。

4。产业帮扶

要实现一个地区稳定脱贫,必须要靠发展产业来带动。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定点扶贫中,都将帮扶定点扶贫县发展产业摆在了突出位置。

4。1产业规划

定点扶贫县大多地处边远偏僻地区,也正因如此,却也保留下了大量原生资源。各直属高校动员组织科研力量,根据定点扶贫县的农业。文化。矿产。医疗卫生。工业等情况,开展研究工作,帮助地方政府做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

4。2产业专项资金

虽然直属高校用于定点扶贫的资金有限,但部分直属高校仍然在其负责的定点扶贫村设立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定点扶贫村发展产业,充实农村集体经济,支持空壳村破壳“。具体形式一般以捐赠为主,直接捐赠到相关乡镇,指定用于某地或某项目。

4。3市场拓展

由于定点扶贫县的地理位置。交通现状。思维观念等的制约,导致贫困地区的产品常常是难以进入购买力较强的区域。直属高校利用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平台空间。挂职干部和第一的努力,协助贫困地区开拓新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直属高校及其员工的努力,以极为低廉的成本就可以帮助贫困户销售出大量可能滞销的农特产品。这也会反过来给贫困地区人群带来新思维的冲击,助推其运用新技术手段进行现代化的商业销售。

4。4亮点打造

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思路才决定出路“。为此,部分直属高校经过调研分析后,常常通过打造一到数个产业扶贫的亮点来带动。引导。鼓励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村)发展优势产业。值得注意的是,亮点打造绝不是为了造政绩工程“。因为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村的贫困户,普遍具有畏难。短视。盲目等局限,如果没有成功的或者可以明确预知良好效果的项目,就无法有效动员他们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也无法实现如期脱贫。稳定发展的目标。故立足当地实际发展适量的亮点项目,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4。5大宗采购

参与定点扶贫的直属高校,均有数万师生的规模,这也是一个稳定又庞大的消费市场。如能将定点扶贫县的部分农特产品以大宗采购形式进入校园,则会对贫困地区形成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利益绑定的方式,将会对贫困户稳定脱贫带来极为可观的效益。这也是一个多赢的局面:高校师生获得了放心生态的产品,贫困地区获得了稳定的销售市场,带动了有关产业发展,贫困户通过劳动获得了稳定收入。因此,国家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发展产供直销,鼓励采取订单帮扶模式对贫困户开展定向帮扶,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支持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贫困户从中直接受益。[6]

5。民生帮扶

5。1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是已经实施了多年的一项帮扶措施。2006年,中央组织部。人事部。财政部。教育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等联合发出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简称为三支一扶“。而从精准脱贫的现实需要来看,健康扶贫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医疗资源的不均衡,贫困地区虽然是疾病地方病高发地区,但却在医疗水平。实力方面较为薄弱。贫困户中出现因病返贫现象屡见不鲜。国家提出在2020年,每个贫困县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每个30万人口以上的贫困县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教育部直属高校大部分均有三甲附属医院,因此,各直属高校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医疗帮扶。如将附属医院与定点扶贫县县级医院建立起一对一“帮扶关系,帮助贫困县完善卫生规划,加强医疗业务指导,开展下乡义诊,培养医疗人才,援建医疗设施设备,实施远程会诊等。

5。2惠民工程

从调研情况看,直属高校开展的惠民工程主要集中在三方面:设立教育助学金。搭建招商引资宣传平台。对接校友资源。设立教育助学金主要是对现有教育扶贫机制的补充,避免部分贫困户孩子失学辍学,鼓励其安心接受教育。直属高校还在许多重要。适宜的场合,为定点扶贫县提供招商引资宣传平台,也在校内超市。食堂等为定点扶贫县进行宣传,或协助其开展有关招商引资活动。直属高校的校友是一笔巨大的潜在资源,许多高校都会主动衔接校友与定点扶贫县的合作,引入校友资源参与定点扶贫工作。

5。3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扶贫工作中比较重要的方式。直属高校每年都?釉绷舜笈?师生参与到脱贫攻坚志愿服务行动中。大批高校志愿者到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特殊困难群体中,对空巢老人。残障人士。农民工。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群体开展了生活照料。困难帮扶。文体娱乐。技能培训。协助就业。法制道德宣讲等志愿帮扶活动。部分直属高校中涌现出了一批精准扶贫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6。文化扶持

高校作为重要的文化孕育地,富集文化资源。定点扶贫县中有大批地区处于多民族集中分布区,因此存在大量原生态。多样性的文化资源。但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往往是仅仅流传在民间,或随着民间传人的消亡而逐渐消失。直属高校除在承担起常规的定点扶贫任务外,还当仁不让地开展了系列文化扶持工作。目前,部分直属高校在帮助定点扶贫县开展文化资源普查。整合利用。传承保护。指导提升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也是直属高校在定点扶贫中的另一个独特之处。

三。教育定点扶贫效果评价

教育部直属高校都具有优良的教育资源,深厚的人才实力,广阔的市场消费潜力,良好的校友及社会资源,在当前五个一批“的脱贫攻坚战中,高校更可以在发展生产。发展教育“中助力帮推,从而助推定点扶贫县的脱贫进程。具体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了定点扶贫县人力资源水平

直属高校结合自身优势,为定点扶贫县举办了连续性。系列性的党政管理干部素质提升班。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班,还利用各自的信息技术资源,远程为定点扶贫县举办各种教学班,有力提升了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水平。

2。带去了全新的理念,增强了干事创业的眼界和能力

直属高校为定点扶贫县带去的是全新的理念和思维,全新的工作方式方法。这对于已经形成定式思维和惯性工作方式的地方干部来说,是一次革新。

3。助推了定点扶贫县产业发展升级

直属高校针对定点扶贫县区位特点。资源禀赋。民族文化特色等开展的各种专题研究,为当地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智力和科技支持。

4。增强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凝聚力号召力

直属高校针对定点扶贫县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切实加大民生项目帮扶力度,惠及更多的贫困家庭。贫困学生,让定点扶贫县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受益,增强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也使得改革成果得到共享。

注释:

[1][2][6]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4号;

[3]教育部直属高校全部参与扶贫,中国教育报(教育部网站),2016年1月23日;

[4][5]教育部简报,[2016]第8期。

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扶贫模式分析

上一篇: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校舞蹈教育【2414字】
下一篇:江苏涉农高校技术合同经费近3年数据分析及我校對策【2155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安康汉江网讯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