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构建
心理契约是指组织员工与所在组织双方之间的需共同遵守的内隐性的契约,是员工与组织期望的主观性反映,双方期望之间的契合度直接影响到心理契约的守约情况,进而影响员工工作态度与行为。
一。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影响因素
薪酬制度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与民办高校之间心理契约的形成,民办高校薪酬制度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工资低,缺乏保障,威胁教师安全感。依据对某民办高校对调查,了解到该校的基本工资由职务工资和岗位工资组成,其中税前职务工资为430元。岗位工资为650元,所以最后税前基本工资为1080元。依据重庆市2013年发布到统计数据,重庆市各区2013年的最低工资为1050元。作为高学历的高校教师的基本工资仅仅高于最低工资30元,公平理论,教师会将他们的付出与回报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对比,对比的结果就是这样的工资水平严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2)绩效工资低且不合理,缺乏激励。绩效工资是依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完成工作任务情况和对组织的贡献程度进行确定,其目的在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鼓励员工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该校的绩效工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绩效,为每月367元;另一部分为月绩效为187元。只要教师完成劳基本工作任务就可以获得这两部分工资,完全没有体现出差异。
(3)教学任务繁重且无超课时补贴,加剧教师心理压力。该校的基本课时却为12节每周,课时压力大。另教师课酬低,以讲师为例,讲师每节课时仅为30元,这样每月课酬为1440元,加上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讲师税前基本工资近3000元,而最后讲师可支配收入也就2500元左右。但是讲师多为年轻老师,生活压力更大,所以年轻老师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水平必须承担更多的教学量,有的年轻老师甚至一周承担20几个课时,教学任务繁重,却没有超课时补贴;而有的老师则通过课外兼职来弥补工资待遇上的差距,导致教师根本无暇从事科研教学活动甚至忽略本职工作,直接影响到该校教师队伍质量水平。
2。民办高校地位不高,影响教师心理地位
尽管近几年民办高等教育取得了蓬勃发展,据中国民办高校网发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民办普通高等学校为424所,其中全国民办普通本科学校为99所,但是与公办高等院校相比,其地位仍然较低。具体体现在:从学校性质上来讲,民办高校的法人性质为民办非企业,但实质对教师来讲仍然享受的一般企业待遇,政府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民办高校教师没有编制,缺乏稳定性和保障性,虽然现在公办院校教师将取消编制,但仍然是财政工资,其优越性仍高于民办高校;民办高校教师在申请科研项目。评定职称等方面也受到不公待遇;民办高校地位歧视还来自于社会,社会对于民办高校的认同度较低,影响民办教师心理感知。
二。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构建的对策
1。完善薪酬制度,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心理满意度。公平感
首先,提高民办教师基本工资标准,提高民办教师工资保障水平,实现民办教师的安全需要,增强教师安全感。为了能够获得优质教师与公办院校之间进行竞争,在如何提高教师基本工资水平上我们可以效仿公办院校的基本工资水平,甚至高于公办院校的基本工资水平,这样可以弥补民办高校教师地位不高导致的心理失衡。其次,实施绩效工资,实现薪酬竞争性,提高教师积极性。最后,提高教师津贴补贴水平,如校龄工资,依据工龄区间进行上浮。设置超课时补贴。设立老师上课上限。提高教师福利水平。
2。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政策资金投入,提高民办教师地位
民办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尽管改革开放民办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国家一定程度上的支持,但是与公办院校相比,政府支持这一杠杆是倾斜的。所以为鼓励民办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转变民办高校以招收学生数量充好的格局,提升民办高校办学质量,真正提高民办教师地位,政府应该加大对民办高校资金支持力度。另外,从民办高校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性质来看,民办高校提供的是公品,从事着公共服务,短期看,具有谁付费谁受益的特点,但是从长远来看,教育是社会受益国家受益的产品,所以要求政府加大民办高校资金注入力度,缓解民办高校因经费自筹产生的资金紧张,提高教师待遇。通过政策支持,提高民办教师地位。
论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