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研究必要性与思路
民族地区高校;学习性投入;研究意义;研究思路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18702
1问题的提出及文献述评
本科论文网教育质量保障应将质量关注的重点从学校主体转向学生主体(蒋华林等,2010)。目前高等教育系统和学生群体呈现出的多元化趋势,特别是社会功利性等因素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均产生了影响,高校学生课堂学习不投入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评估和判定学生在学习上的投入状况,以及如何量化学生在学业上的投入活动对其学习成效的贡献度,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教育教学研究者十分关注的焦点。
学生学习性投入“是近20年来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该概念是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乔治?库提出的,并随全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在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推广而备受重视。学生学习性投入是指学生在个人学业和课堂内外有效教育活动中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学校如何在政策。实践及制度等方面吸引及支持学生学习。
国内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学生学习性投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方面,集中考察如何对学生学习性投入的研究方法。如涂冬波等(2013)2010年的调查数据,采用经典测量理论(CTT)。项目反应理论(IRT)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等方法,对汉化后的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NSSE-China)(下称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的测量学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问卷“可以作为一个重要而又有效的测评工具,对高等院校实施本科教育学情调查。自我诊断及效能评估。杨立军和韩晓玲(2013)对中美两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工具产生的背景。发展。理论基础以及指标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比较。另一方面,主要是利用在国内使用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对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研究。吴素梅和宋彩萍(2010)比较分析了不同地方本科院校与211“院校以及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业挑战程度。教育经历丰富程度。主动合作学习。教师互动即校园环境支持等指标上的差异性;文雯和管浏斯(2011)针对高校自主招生,以学习性投入“为概念框架,对九所985“。211“院校中自主招生群体和统招学生群体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进行比较探讨,以进一步深化对自主招生群体的了解,为自主招生政策的改进提供有效建议。陈勇等(2010)以军队院校为考察对象,以学习性投入理论,以NSSE调查工具,以构建适用于考察对象的诊断指标,寻找高校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等。周玲等(2011)运用NSSE-China调查工具,对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教育在五大可比指标上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表现进行了比较分析。
学生学习性投入问题已经收到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不胜枚举。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学习投入研究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方法选择以及研究框架构建,既需要建立在国内外已经成熟的分析方法。指标体系以及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同时还需要结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以及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发展特点,进一步研究来丰富和发展适合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学习性投入指标体系。框架。研究方法,检验和修正相关度量指标,并在实践中贡献于民族地区高校本科教学较量水平的提高。
2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研究方法构建意义
从单纯的人才培养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并驾齐驱,人才培养作为高校核心职能的地位不断受到挑战,学生作为教育消费品购买者的地位不断被边缘化,其权利和权益等也随之被有意无意忽视,反映在教学质量评价上,就是重教轻学重物轻人,而学生学习投入研究将学生作为评价焦点,所有指标围绕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展开,是对现行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理念的重大变革(宋彩萍等,2010)。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学习投入研究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方法选择以及研究框架构建,既需要建立在国内外已经成熟的分析方法。指标体系以及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同时,还需要针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以及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发展特点进行修正,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内外关于学生学习性投入研究相关理论及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社会功利性等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学习行为,特别普遍表现为本科生课堂学习不投入现象严重。针对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学习投入特征。投入度以及投入效应的研究对提高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学习投入度。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学习投入类型。投入度与国内985“。211“院校存在着显著差异,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的民族学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学习性投入研究对旨在完善和建立民族地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与体系。提升本科教学水平的政策制定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性投入水平提供来自微观层面的证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学习性投入及效应研究将会对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特别是民族学生的学习结果产生积极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化民族地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完善和建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与体系。更好地推进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的政策实施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投入水平的提高提供微观证据。
3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研究思路
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的学习性投入我们如何开展,借鉴已有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著名高校已运用成果,结合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实际发展情况,本人认为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学习型投入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研究。首先,综合考察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学习不投入现象普遍性特征。本科生自身发展特征,进而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疑问,即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程度如何以及学习投入效应如何?其次,构建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评价指标体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引进了NSSE工具,并且对其进行了本土化适应性研究工作。2008年形成了本土化的NSSE―China工具,并选取了国内部分高校进行了测试,结果信度和效度均显示的比较好。至2012年,利用NSSE―China工具的全国调查进行4次,这项调查目前已经扩展为全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NSSE―China的测评内容是建立在NSSE的基础之上,除了在美国比较实用的五个维度外,在中国高校的本土化指标中加入了一些具有中国高校特点的指标维度,例如,课程的教育认知目标。课程要求的严格程度。课程学习行为指标。课外拓展性学习指标。向学和厌学指标以及学生对所在高校的满意程度指标等。在NSSE―China理论分析方法基础上。民族地区高校开展这项研究工作,需要结合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发展特点,构建符合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即加入具有民族特色的维度,例如民族语言。宗教等。再次,按照构建的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评价框架与指标体系,分别从学习投入特征。学习投入度以及学习投入效应三个方面来考察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状况。其中,学习投入特征主要考察学习性投入的类型和维度;学习投入度重点考察学习投入度的测量方法及测量和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学习投入效应分析投入效应特征以及投入效应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旨在提升本科生学习投入水平的对策建议。
在已有研究成果和实践应用基础上,针对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进行,在国内外关于学习性投入使用普遍的统计描述。计量模型等研究方法基础上,本研究综合采用案例研究。焦点访谈。统计描述以及构建计量模型等方法进行研究。
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研究必要性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