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低年级班级教育管理工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3。078

1民族高校低年级班级呈现特点

由于民族高校学生主要由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构成,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间形论文网成的差异,使得民族高校低年级班级呈现出如下特点。

1。1学生民族成分多样

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民族高校的生源情况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主,具有各族学生共同成长。多民族文化并存发展的特点。以笔者所负责的12个班级而言,学生分别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26个少数民族,平均少数民族学生占总数人数比例约为54百分号,个别班级少数民族学生甚至可达72百分号。为扩大各族学生交往范围,引导各民族学生在长期的接触和沟通过程中,彼此依赖。相互信任,在班级编制过程中需统筹考虑学生民族成分。生源地。学习状况等因素,尽可能涵盖多种民族成分。

1。290后“群体个性特征突出

低年级学生均为90后“大学生,他们表现出更为强烈的个性特征,由于成长经历都比较顺利,当下的社会氛围又对在校青年大学生有着复杂的影响。在行为方式上,他们的自主性明显增强,个性进一步凸显,表现出较强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审视和自我判断。在多样化的价值观念中,集体主义观念趋于弱化,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有所抬头,不论是班级干部的竞聘还是专业知识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焦躁。因此,对低年级班级建设管理中班级干部的选任需要从角度出发加以考量。

1。3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首先在学习方法及学习技巧上,东部省份学生较西部省份学生更加灵活。以英语科目为例,新疆。西藏。贵州。广西。云南等省份的学生成绩较低,甚至个别学生出现考试不及格的现象。其次,在学习态度方面,学习目标功利性。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现象滋生。自主学习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然而低年级学生中一些人处在要我学“的心态去应付老师。应付作业。应付考试,不能很好地利用大学学习环境,个别少数民族学生过于自由散漫,放松对自己要求,很多学生即使能做到学习,但是没有对自己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缺乏动力。第三,学习方法不科学。步骤不合理。有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把高中形成的做笔记的习惯带到大学的学习过程,把教师的授课。板书内容全部照搬地记下来,课堂注意力都在书写上,疏于理解教师教科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把记笔记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分主次,导致期末复习抓不住重点难点,造成考试成绩不理想。最后,在学习成绩上,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专业课的成绩差距明显。

2民族高校低年级班级的几点问题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组织载体,是民族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现阶段,90后。95后大学生成为民族高校低年级班级管理的主体,他们崇尚个性,思想?^念和价值观趋于多元化,为班级教育管理带来鲜明特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

2。1班级内外沟通不畅

沟通连接班级每一名成员的纽带,民族高校低年级班级管理的难点就是在于班级成员之间缺乏沟通。首先,民族高校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不同民族学生在风俗习惯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在共同学习。生活的相处中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在短期内难以形成班级内部成员间的有效沟通。其次,相对于高中,大学学习缺乏较为稳定和独立的环境,下课后往往班级学生就各自分散,缺少班级整体沟通的空间和环境。三是过度依赖现代通讯手段。手机。网络成为平时沟通的主要手段,各种即时性通讯软件取代面对面的沟通,不利于情感的交流与维系。

2。2班级凝聚力欠缺

班级凝聚力建设是民族高校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首先,低年级学生在入学时间短,班级成员间缺乏了解,容易在民族。地区。寝室基础上形成小团体,一定程度上阻隔了班级同学间的交流交往,使他们不关心班级事务。不参与班级活动,这些都不利于打造班级的凝聚力。此外,低年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学习。生活的改变使得一些学生容易产生自身性格。行为。情绪的变化,这些不稳定因素也会造成学生不能完全融入班级,缺乏集体归属感,因此难以在短时间内整合班级,影响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3班委会功能缺位

班委会是班级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辅导员老师和同学们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但是在低年级班级中,班委会作用未完全发挥,主要表现在:一是班委会满意度不足,低年级学生多凭第一印象进行投票,选出学生干部素质不能够得到保证,学生干部一旦不能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学习成绩必然受到影响,从而恶性循环,导致工作积极性的减退,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二是,班委会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很多班级班委会没有结合本班实际,制定目标和班级规章,班级自我管理不足。

3民族高校低年级班级教育管理对策

3。1创新沟通方式,打破沟通障碍

低年级班级内外沟通不畅需要通过创新沟通方式加以解决。首先,定期进行谈心谈话。谈心谈话可以在班级内部和师生间进行,安静。融洽氛围有利于打破沟通空间障碍,增强沟通效果。其次,保证班级沟通平等化。师生间。学生间沟通都享有平等的话语权,平等地进行交流。尤其学生干部在信息传达上要注意态度与方式,鼓励各民族同学进行沟通,建立友谊。最后,建立班级定期反馈制度。学生干部以书面报告形式定期上报,内容涉及阶段内班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问题,利于辅导员及时掌握和了解班级学生情况,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3。2开展系列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针对低年级班级开展的系列活动可分为专题教育和日常活动两部分。专题教育包括新生入学教育在内的座谈。宣讲。展览等,对学生进行集中宣传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大学环境,学习校纪校规和法律法规,领会各民族学生团结有爱的重要意义。组织日常活动则是专题教育的延伸,从民族节日庆祝。重大事件讨论。专业技能训练三方面入手,增强班级不同民族学生间的相互理解与包容,引导学生对国家大事的正确判断与认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与掌握。因此,开展系列活动可以有效打破学生入学后形成的小团体,建立班级归属感,有助于班级意识的树立。

3。3完善管理机制,激励学生干部

在民族高校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学生干部的作用不可忽视。对于出现的班委会功能缺位现象,可从完善选举。激励。评价等方面加以解决。在低年级学生干部选举上改进班级干部选举机制,增加预选和考察环节,深入了解学生们的成长情况和经历,侧面观察其体现出的特点和潜能,引导富有大局意识。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在班级活动中脱颖而出,从而保证选举出的学生干部能在赢得班级学生支持和信任的同时担负当起老师与学生中的纽带,为班委会打下坚实基础。此外还应采取恰当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及班委会成员内在潜能。结合班教师和班级其他同学参与在内的多渠道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干部的全面发展。

民族高校低年级班级教育管理工作探究

上一篇: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相互性作用研究【3402字】
下一篇:民族高校大學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和谐關系研究【1474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安康汉江网讯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