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新转变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是与中国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专业,对于传承。发扬中国文化,培养大学生文化素养,带动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意义。但近几年,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趋于饱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又缺乏创新论文网,一贯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探索和实践应用的部分明显不足,以致于学生在文学创作方面缺乏灵性“,实践应用方面不能灵活适应。故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应重新认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逐步向创造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汉语言文学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

1。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创造性

汉语言文学是学习汉语言文字。文化的学科,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专业文学理论和经典作品的学习,能够夯实汉语言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出于对文学性“的崇尚,开设课程以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这样的学习内容和过程固然是必要的,但由于内容的理论性和艰深性,特别是涉及古典文学的部分,教师害怕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往往以教“作为教学重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较少有自主理解。思考的过程,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难将所学完全消化。吸收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往往是只学皮毛,掌握了大量的辞藻,但自身的文学创造力却明显不足。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而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正忽略了学生思“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不能明确自己喜好的文学风格,未能集中精力弥补自身创作技能的不足,在语言文字应用时就更难以实现个性化“,没有自己的意识。观点及独特的表达方式等,但这些才是文学创作最主要的方面。所以,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十分不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复兴。

2。教学目标与手段的单一性――实践应用性不足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缺乏活力,还在于教学目标与手段都比较单一,没有考虑到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

(1)教学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往往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学生培养为富有较高文学创作能力的作家为主要培养目标,在教学成果考查时,会以学生创作。发表作品的量为主要标准。而实际上,文学作品的创作成功与否,与生活的体验和实践密切相关,学生单纯地为了发表或者完成课业目标的创作难以与实际相结合,也难以表达真情实感。当今,尽管我们也十分需要富于创造力的文学艺术创造者,但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的应用已经远远不是仅做单纯的语言文字工作者,还要结合不同行业需求具备相应的应用能力,即有了更多具体的专业化需求。学生不仅要具有创作能力,还要有实践应用的能力,有一定的现代技术使用能力,只有将语言文字的应用与具体行业需求相结合,才能培育出更专业。更全能的应用型人才来。

(2)教学手段。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都以在室内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对于语言文字创作。应用的环境大都是通过书本上的设定和要求进行的,而对于生活中。现实工作中的情况其实并不了解,也缺乏深入的体会,束缚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手段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也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先进现代教学设备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有效利用率并不高。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向创造型。应用型的新转变

1。创造性教学举措

(1)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型教学模式,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学生在汉语言文学理论与作品欣赏过程中的感知和意愿,注重学“的反应。比如,在文学作品的赏析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欣赏视角和欣赏感受,教师要给予引导和解释,培养其审美价值,激发潜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以促进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2)保障学生思“的过程。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把教师的讲授放在了重要位置,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的重要性。思“是重新认识和反思,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脉络和结构,而且也是学生发现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保持了思维的活跃性,激发了思维的创造性,能够将所学?热莞鲂曰?发展,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能力的组成部分,从而让文学创作和语言文字的运用充分表现出个性色彩,创造出真正独特的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3)给予学生充分体验。实践的机会。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的创造性还在于结合学科特点,给予学生充分体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的创造力能够有足够的沃土来培育。首先,文学本身是富有形象。情感。审美等内在属性的,如果学生不能切身体验,会很难充分理解。感受并获得审美价值认同。所以,在创造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通过文本阅读。视听作品呈现或者舞台剧表演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活动,为学生感受文学形象。体会作品情感基调等提供现实的途径和条件。其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表现在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这些都需要切实的实践活动来巩固和提升,只有不断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而只有在熟练基础上才可能有全新的创造和发挥。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和课余时间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练习,让他们将听“说“读“写“融会贯通,提升综合能力。

2。应用性教学举措

(1)注重相关应用能力的培养。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内涵广泛的学科,结合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类型,其可以细化为语文教育。新闻传播。办公文秘等相应具体的模块(当然很多高校已经设置了相关具体专业,有更专门。具体的培养方案,但这与汉语言文学整体性培养目标是有区别的)。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在进行相关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各方面具体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各具体模块对于写作技能的不同要求和侧重点,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中都要有重点地进行文字表述的训练和不同写作要求的掌握。(2)帮助学生规划未来职业方向。汉语言文学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缺乏统筹和整合,学生在专业学习时没有目的性,不知道自己所学的内容将会用在哪些方面。所以,??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性,帮助学生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把握自身优缺点,依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帮助他们规划。明确职业方向和学习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重点,也能大大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具体工作岗位的实习教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于内容的丰富性,其毕业生可从事的岗位类型是多样的。长期以来,汉语言文学实践体系在实际安排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难以面面俱到。而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应用性,就是要让汉语言文学教育与现实的工作岗位及相关行业形成对接,让学生在汉语言文学综合运用阶段能够熟悉实际工作的具体业务需要,以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4)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都密不可分,加强教学中这部分的使用。应用,对于师生都有益处。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高校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明显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的就业前景。发展前景都不容乐观,亟须从根本上进行转变。而今,培养创造型。应用型人才是各高校的共同人才培养目标,也是社会的迫切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向创造性。应用性转变是时代的趋势,教师在汉语言文学的课堂教学中,要避免单纯地讲授知识,要发掘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同时还要重新规划课程内容和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有能力。有专长的新型汉语言文学人才,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焕发青春活力。

浅论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新转变

上一篇:浅淡高校研究生党员党課教育现状及對策【2105字】
下一篇:浅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2876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安康汉江网讯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