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对高校全面育人功效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12502

中央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论文网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提出:美育的基础,立在学校“,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确立了高校美育的教育方针,提出美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积淀,一个具有现代形态的。科学发展的美育体系已经形成,然而当下高校教育体系趋于功利性的质量评价标准割裂了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导致学生审美教育的忽视或缺失,以追求人的和谐统一为己任的审美教育或者沦为智育。德育的扶手,或被误解为狭隘的艺术教育“,其应有的育人功效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本文结合高校美育实施现状,从五个方面简议其对高校全面育人的功效。

1增强大学生的价值判断

高校肩负着为国家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乎民族的希望和国家未来,所谓高素质人才即要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要均衡全面发展。当前,高校校园正面临西方思潮和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二者已逐步渗透到学生的课堂学习。科研工作。寝室生活。课余活动。社会实践等等方面,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产生极大的干扰和影响,而且由其所产生的问题已经有明显的表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通常是寄希望于加强德育来改善现状,而美育则沦为深入开展德育工作的扶手,其功效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部分高校的美育更是缺少实质内涵而流于形式。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之实施,直以艺术为教育,培养美的创造及鉴赏的知识,而普及于社会。“高校美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判断,增强学生对真。善。美“的感受。鉴赏。表现以及创造的能力。因此,在深化社会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务必重视并大力推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美育的育人功效,与时俱进,创新形式和路径,将审美教育落实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当中,确保美育。德育并行不悖地开展,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并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确保其在面临众多干扰因素之时不会轻易地迷失自我。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只有通过学生提升自身审美素质,坚定意志信仰且修身笃行,才能有效地保障其树立科学的。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2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席勒认为人的道德状态只能从审美状态中发展而来。“蔡元培把美育的功效进一步升华为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久而久之,就能培养人人有一种美的精神,纯洁的人格“。王德胜教授指出美育不仅能培养人的优良道德品质,而且还兼有启迪人的智慧。美化人的体格的功效。由此可见,对于培养高尚的人格。高雅的品味。高洁的情操,美育有着其不可或缺的独立性地位。素质教育提倡大学生智欲圆,行欲方“(文子?微明),大力推进高校美育不仅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且有助于他们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心理素质,同时陶冶情操。怡性悦情。进德善身,促进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得其个性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如前所述,高校在学生品德养成方面通常以德育为主,手段单一且效果不佳,忽视了美育的功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倍功半,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崇尚真。善。美“的主动性。孔子认为人们经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社会美德风尚的洗礼,可达成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论语?为政)的自由个性舒展。同样,高校也可以通过审美教育来促进大学生由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逐步转化;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把高尚品德修养升华为内心的向往追求时,其理想信念才是坚定的。稳固的。不可动摇的。高校教育实践证明,审美教育是实现人的道德完善的有力手段,也是弘扬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提高其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受益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并从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美育可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美育可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强化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

市场刚性需求推动信息技术正经历着跨越式飞速发展,网络及网络信息成为人们社会生活当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微信。微博。QQ。淘宝。邮箱等交互式工具已深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数码电子产品等已经取代传统的平面媒体,成为人们收发信息。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加之各大高校正逐步向办公网络化。学生管理网络化。教学科研网络化过渡,作为社会高学历层次。高知识水平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基本可以实现购物。交友。交流。娱乐。求职。学习等各个层次的现实需求,成为应用网络和网络信息的主流群体。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和难控制性;参与人员具有分布广泛性。背景复杂性。层次多样性;并由此造成互联网信息具有内容丰富性。传播广泛性及可实现跨地域。跨时空的交互性等特征。增加了大学生接触各种信息的可能性和不良信息“的潜在危险性,对正处于个人成长成才。价值形成关键期的大学生来说,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一份调查显示绝大数大学生从网络获取海量信息但不知信息安全与否,并总结出大学生由于欠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与技术,导致对网络信息的辨识。鉴别能力较差。因此,在网络大数据时代,高校重视并实施审美教育来强化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素养显得尤为重要。美育可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趣味。审美眼光和审美能力,有助于指导大学生站在审美的视角和对美“的追求,辩证地甄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利弊和善恶,由自身审美素养的提升来自觉抵制带有平庸化。世俗化。物质化。扭曲化。极端化等色彩的反面信息;对信息加以科学合理地筛选。提炼。应用和扩散,从而在网络应用层面做到鉴别美。提倡美。应用美。创造美。推崇美及传播美。从教育实践层面来看,美育有助于把互联网络打造成引导舆论价值。弘扬主旋律的重要阵地。

4提升大学生文艺活动效果

大学生面临学习。成长。成才。择友。就业等多重压力,随着个人生活。学习节奏的加快,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高度的紧绷状态,如果处置不当极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类似案例在高校屡见不鲜;课余时间,大学生宅“于寝室沉溺在网络游戏和虚拟世界中以达到消遣娱乐的目的,这种低级趣味的娱乐方式充斥着颓废。暴力。迷幻。拜金等负面效应,极大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开展的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应该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宗旨的集体性活动,从实践层面看,由于浓厚的德育氛围。单一的实施手段以及老套的开展思路,活动往往缺乏吸引力和创造性;高校文娱活动还存在其它问题:氛围过于严肃。深受社会大众文化的影响。功利化倾向明显等“。

高校文艺活动是最能体现时代艺术气息和大学生创造性的乐土。杜卫教授认为:美育对于解放无意识,保障自发性;发展心理活动的独创性。流畅性和敏捷性等创造性因素,促进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高校美育的推进,可以实现学生审美理想。审美风格。审美标准等审美素质付出审美实践,促成校内文娱活动具备美“的强烈感召力和熏染力,增强学生对活动美“的认同感,从被动接受各种活动安排到积极主动奉献智慧和力量,从而提升活动的以美育人“魅力;反观,高质量的文娱活动也可强化学生的审美眼光。审美追求。审美情趣及审美素质,即两者可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充斥审美“思想和氛围的活动,可以提供美“的精神食粮,使大学生得到审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向高雅。文明。健康的轨道;在课外活动中渗透以艺术审美为核心的美育,更有利于防止课外活动倾向世俗化。物质化。功利化,并有效抵御低级庸俗的非主流文化的侵蚀。

5培育良好的学风。校风

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充分体现了群体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是群体社会意识与行为方式的集中展现。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造成社会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审美教育。这种思维模式下形成的校园风气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色彩,人际关系冷漠。集体主义观念。凝聚力不强等问题日益凸显,如竞选学生干部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入党动机不纯。盲目攀比。拜金主义盛行等现象与高校育人的宗旨背道而驰。不良风气的蔓延和持续,会对高校的校风。学风产生影响,从而使学生的精神世界空虚化。平庸化。世俗化。针对这样的校园现象,势必要加强高校的审美教育。

韩愈有云:懿德茂行,可以励俗“,具备高尚的品德情操,高雅的行为举止可以激励。纠正那些庸俗的。低级的思想和行为。通过培育健康。良好的校园风尚,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进而提升学生对高校的认同感,并反作用于规范学生自身的行为,通过学生审美趣味的提升,来抵抗不良因素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侵蚀。因此通过开设审美教育课程,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营造追求美。提倡美。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鉴定美的氛围,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审美循环,以美促德。以德化美,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校园作为影响最为广泛的文化环境,更要求美育的介入,让审美成为流行且广泛地渗透到各个方面,校园规划。校园雕塑。校园绿化等以审美的视角来塑造校园物质文化环境,高雅。文明。健康的校园活动以审美的风格来净化精神文化环境,提升学生对校风。学风的认同感,积极参与其中,并以良好的校风。学风来规范自我约束自我,形成审美教育的完成体系。

6结语

教育学者自古就倡导人类审美文化。审美教育,从孔子里仁为美“(论语。里仁),到梁启超提出趣味教育“,国人崇尚审美从未间断,王国维在1903年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提出智育。德育(即意育)。美育(即情育)“在育人体系中缺一不可,直接肯定了美育的独特价值,由蔡元培。鲁迅。朱光潜等一批学者主导,美育引入国民教育实践当中。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当高校面临社会多元价值文化尤其是其中消极因素的冲击时,校园文化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学生的成长成才势必受到影响。因此,在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催生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更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双重层面重新审视高校审美教育,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有效发挥美育功效的路径,以充分发挥其在全面育人中应有的作用。

美育对高校全面育人功效性探讨

上一篇:美术类非遗高校教學传承范例研究【3787字】
下一篇:聘任制下高校教師评价机制问题研究【1576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安康汉江网讯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