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科研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科研在促进教学质量中的积极意义
1。提高高校教师素质
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向着知识型经济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对于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无形中也给教师增加了压力。现代教育中教师的任务不再单纯地只是向学生们介绍书本论文网上的知识,而是要从教材中提炼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播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们科研探索的精神和能力。定期地举办科研活动,会使得教师建立一种独特的气质,会强化教师脑海中的教育理论和自身学习方法,比如提高教师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视程度。善于科研的教师会在教学中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正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教师自身的这种气质和精神,虽然不如讲授课本知识那样直接灌输给学生,但是会逐渐地引领学生。影响学生。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高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不分学科都是前人经过无数次科研活动论证出来的,比如一些定理。规律等。这些理论来源于科研活动,同时也是我们进行深度科研的基础资料。在教材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教材知识,深入挖掘教材潜在内容,是高校日常教学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根据日常经验来说,教师一味地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授课,很容易让学生们产生厌烦情绪,认为课堂教学就是读课本。教师如果结合科研活动,让学生们加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科研教学主要以科研为主,在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容易产生争议的部分或者是抽象难懂部分采用科研式教学,高校课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主动发现与高校课程相关的问题作为科研的对象。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等方式解决问题,科研式教学能够为学习提供足够自由学习的时间,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或者是课下自由结组,通过团结合作解决科研问题。
3。推动学科建设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的发展,而高校的发展又离不开各个学科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学科的发展主要就是要求现代人对前人研究理论的在创新,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学科创新。对于一些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来说,不断地发现新的理论和定理,揭示大自然潜在的规律,才能实现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科研事业前进的不竭动力。
二。高校课程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
1。优化教学情境
高校课程科研性教学改革,首先要优化现有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课上的学习效率,有助于保持学生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课堂情境直接影响着高校课程科研性教学的改革效果。教师在科研性教学思想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对于新知识的认识规律,不要仅仅只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时获得高分,优化课堂情境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课本教材,把握教材编写的主要思想,将教材知识的发展逻辑与高校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2。科学设计课堂提问
高校课程科研性教学模式的关键还在于如何选择科研性问题。教师在设定科研对象时既要保证学生通过对科研对象的研究能够掌握教材重点知识,还要确保学生在科研过程中避开教学难点。科研对象通常是采用教师课堂提问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结合学生对已学高校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充分考虑到问题可能会给学生在科研过程时遇到的各种困难,要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科研,较为明确的掌握实验现象,并能通过实验现象总结一般规律,掌握物质反应的内在原理。
3。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敢于科研
良好的科研环境是高校生善于科研的前提和基本条件,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激发高校生科研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的平台,并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要鼓励学生发现教师教学中的不恰当之处,教师要善于用积极语言去鼓励学生科研,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导师和引路者,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能够放开最初的羞怯,大胆地投入到科研性学习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教师开展科研性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学生之间通过积极的沟通,能够充分地交流彼此的思想,从而获得整体性提高的效果。
三。总结语
教育改革形势下高等教育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高校教学内容也在现代化教育中得到深入发展。高校课程教学研究,是自然界客观事实存在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知识点深入学习,在学习中总结提高。高校教学开展首先着力于高校科学基础建立,通过对高校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性总结,并提出可供研究性问题,再通过科学研究后总结问题解决途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利用高校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分析,加之以创新理念应用,来有效解决高校课程研究中产生的问题。
探析高校科研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