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规制。传承与创新:高校的使命及其路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战略部署。高校作为思想与理论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承担着特殊而重要的使命。

一。文化规制:在多元文论文网化思潮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当前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复杂的态势。伴随着经济与文化全球化的推进,美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不对称的经济。科技与文化优势,利用其高度发达的媒介系统及其对知识产权的控制,向倾销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历史虚无主义及其所谓的普世价值等,公开攻击与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动摇人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改革的深入,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加速,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社会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化。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化。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化,各种利益纠葛与社会矛盾呈现出激化和高发态势。在社会利益格局的剧烈调整中,诸如追求真善美。重信讲义等优秀文化传统被部分社会成员所摒弃,道德失范。人文精神失落。人性异化。功利主义导向。技术主义盛行等现象占据了一定市场,社会各领域内食品安全危机。学术诚信危机乃至工程建设质量问题等不断出现,深刻反映了不良文化思潮和价值取向在实体经济领域造成的巨大危害性。从总体上说,当前多元文化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冲撞与角力异常激烈与复杂。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好地实现对多元文化思潮的有效规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牢牢占据社会文化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高等院校在其中承担着重要而特殊的使命。相对于专业的研究院所或者党委政府职能部门,高等院校数量多。分布区域广。纵向布局结构层次较为全面。人力资源雄厚,对于文化及思想研究形成了较为厚实的积累,兼具有文化思想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职能,兼具有直接面向社会宣讲核心价值观与通过培养专业人才的方式构建核心价值观的人才团队等立体化职能,是新时期融合理论研究。实践推广。人才培养等职能的复合型。立体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阵地与实践平台。高等院校要集聚学科资源,尤其是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等社会学科基础较好的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优势学科与品牌学科的良好基础,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所或者研究中心,建立一定区域内的中心联席会议机制或者定期协商交流机制。通过专题对策调研。重大项目联合招标等方式,系统分析当前多元文化思潮产生的背景。特征及其发展走向,厘清和揭示不良文化思潮的内在本质。逻辑脉络及其政治动机驱动机制,从理论层面对不良文化思潮进行界定与否定,打破其存在的理论基础,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和主导地位,为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宣传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统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保障。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资源的优势,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传播手段,一方面要创新在校大学生课堂教育教学模式,通过立体化案例教学,比较分析。体验教学等方式,充分发挥微博。QQ等立体化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创新传统的两课教学模式,把大学生党建。志愿服务与两课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发掘本质,理解不良文化思潮的内在本质,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建立立体化的职业培训“体系,开设与开发以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远程教育课程模块,实现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组织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建立立体化。菜单式。碎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模式,优先对党委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尤其是从事新闻舆论宣传的工作人员开展职后培训,帮助其更好地辨别不好文化思潮。提高警惕性,正己正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这两支队伍的建设,构建新时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力资源基础,为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高等院校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揭露不良文化思潮的危害性。比如传媒类高校就可以通过自编自演舞台剧。创作系列漫画巡展等方式走向城市。农村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引导教育群众的同时也使大学师生的境界进一步升华。

二。文化传承: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固本强基“

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比如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提倡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变化日新的进取精神,经世致用的历史责任感,修己爱人。自身慎独。自尊尊人。敬业乐群的君子人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交往态度等等。这些都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今天仍然散发着耀眼的思想光芒,这也是新时期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土壤。高校是新时期思想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胡锦涛总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必须把提高质量始终贯穿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各项工作之中。胡总首次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提出来,实现了大学职能的丰富与发展。一直以来,高等院校对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主要视野集中在专业化建设“中,比如依托专门的非物质遗产研究基地对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保护与开发,依托文学音乐等学科与专业对于具体的文化内容。文化门类进行教学与研究等。其研究的广度。深度以及对于资源的整合与集聚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新时期高等院校在文化传承中要在更宽。更深“上下功夫,实现优秀文化传承的专业化“与普及化“并举。首先,要把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教学贯穿到系统化。通识化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中,使其成为大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基本能力养成的重要支撑内容之一,培养大学生对优秀文化的感知与践行能力,近年来一些大学开设国学课程就是比较好的尝试。同时,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专业布局,大力加强国学。民俗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与专业的扶持力度,以更加深邃的视野。更加全局的角度规避市场化办学对办学效益简单量化的评价模式,集聚全校的人力与硬件资源,努力拓展优秀文化传统相关学科门类的研究深度,为优秀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加专业的依托,不断释放文化传统的时代张力。同时,高校的相关可以积极拓展与地方文化院团。文艺团体的合作,积极参与一些重要文化遗存。文化项目的抢救与开发,探讨利用高校输出人力资源与品牌资源,以先进的管理机制与运用手段整合一些弱势文化团体,承接重要文化项目的可行性,探讨如何以更加直接的手段和方式传承优秀文化项目与文化精神,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固本强基“服务。

三。文化交流: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凸显民族文化的竞争力

固步自封并不能确保文化的安全性,文化必然是在对外交流中不断扩张其精神力量,尤其在当前资讯全球化的时代,文化已经建立起了跨越国界的流通管道。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走出去已经是实现文化自强。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几年来,伴随着中外高校之间双边以及多边互访的加强。孔子的建设。出国留学以及接受留学群体规模的日益增大,高等院校已经越来越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主体之一。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高校的对外交流中,文化内容在高校对外合作中的整体权重有待进一步加强,文化项目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项目的遴选萃取论证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策划能力。精细化包装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校的对外交流活动要纳入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作通盘考虑,政府在文化走出去专项基金使用中对高校要予以酌情支持。从高校层面而言,尤其要结合自我的办学特色。所在区域的文化特色与文化积淀,积极创造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富于文化感染力和感召力的艺术作品提升中国文化品牌形象,提升高等院校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地位。浙江传媒创作了英文版音乐剧西厢记,在美国进行了为期十天十四场交流巡演,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向美国人民很好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四。文化创新: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塑造与形式创新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高等院校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思想库“。人才库“之一,是新文化。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策源地之一。一方面,它通过理论创新不断夯实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为党和政府的文化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它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为宏观层面的文化创新及具体艺术门类的文化创新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同时它依托专业学科及其研究力量,对某一领域。某一门类。某一行业的艺术创作理念。创作内容。创作手段与方式。组织运行及管理等进行系统化研究,提供完善的创新对策建议,直接推动某一艺术门类或艺术行业竞争力的提升。近几年来,浙江传媒与浙江广电集团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参与了浙江广电集团频道定位设计。具体创新栏目的研发。现代传媒运行机制设计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传媒节目形态的创新及整体运行质量。竞争力的提升。

文化创新有两个基本立足点,一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时代精神。具备良好情感附着力的精神体系的构建,这是文化创新的内核“;另外是新时期符合人民群众分层化审美构造特点。体现艺术创新规律的文化外在表现方式的探索,这是文化创新的形式“。高等院校在进行文化创新活动中,要注重实现内核“与形式“的紧密结合,改变传统的谈引领。谈精神“与形式创新“相分离的想象,发挥两者的合力,实现同推进。同发展;要注重文化创新活动的分层性设计,改变传统的我服务。你接受“供给主导型的文化活动方式,更好地尊重。理解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审美诉求,使文化创新活动能真正生根发芽。要依托高等院校的专业资源,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受众。汇集多方合力的文化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改变传统的临时性。主题性文艺活动多的弊端,真正形成体现艺术创新规律。面向市场与受众。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艺术创新机制,以点拓面。以局部辐射整体,发挥高等院校在全社会文化创新工作中的作用与职能。

文化规制。传承与创新:高校的使命及其路径

上一篇:文化自信视阈下的高校思政话语体系新创建【4226字】
下一篇:文學教育茬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价值研究【2067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安康汉江网讯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