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6-0040-02
目前中国以矿业为特色的高等院校近20所,其中90百分号拥有材料专业。材料类专业作为工业的基础行业,在矿山机械。耐磨材料。表论文网面强化处理等矿业工程应用广泛的领域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1,2]
随着教育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些在材料类专业具有优势和特色的高等院校逐渐将人才培养方向与科研领域扩展到矿业材料领域。矿业特色高校材料类专业培养的人才在就业市场竞争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本科生就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迎接这一挑战,矿业特色高校的材料类专业也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政策,主要包括:发挥自身在矿业方向的特色优势进行专项人才的培养,发挥自身在矿业系统的影响力为人才寻求出路,发挥自身在矿业领域雄厚的科研实力发展项目。吸引资金,转而投入到人才培养和建设方面。以上所有应对措施都离不开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本文旨在讨论在此环境下,校企合作模式对推进矿业特色材料类人才培养所起的作用,并且研究出相应的规范和措施,为此类高校材料类专业人才寻求更广的就业去向,丰富矿业特色高校材料类专业和煤矿类企业的沟通渠道与合作模式,以及有针对性地开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科研工作。[3-5]
一。在理论教学环节增加工程实践内容,加强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专业人才培养是以构建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所有高等院校均将此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手段。材料类知名高校,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测试分析方法“金属工艺学“工程材料学“等多门材料专业基础课程中建有国家级精品课,可见此类高校在人才培养环节中对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而作为专业特色类高校,人才培养如果沿袭知名院校的培养方法,在培养质量和培养能力上均处于落后阶段,培养出的学生竞争力就会偏弱,因此必须构建独特的专业知识培养模式。黑龙江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总结出以下几条行之有效的措施:
第一,学习国内知名高校的课程知识体系,提高我校材料类专业教师的授课能力,发挥我校教师年轻。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吸取国家级精品课程中的精华部分,充实到自身的授课过程中,方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第二,基础知识授课教学与工程实践教学相结合,结合课程的知识体系加入工程实践内容的讲授,并辅以实验观察教学和实践动手教学,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相结合,加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
第三,工程实际教学中加入矿山工程实际的内容,使学生在掌握工程实际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了解所学知识具体应用到矿山工程中,以加深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认识。通过以上方法培养出的材料类学生具有矿业特色,在就业市场中具有明显的竞争力。通过对黑龙江科技大学毕业生的回访和对就业企业的走访调研发现,我校材料类毕业生能够在工程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反馈信息良好,达到了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实施3+1培养模式,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加速对企业的适应
校企合作的基础是学校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保证培养出优秀的且适合企业的人才是后续校企合作的保障。[6]目前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接收企业普遍反映学生适应能力差,而学生普遍反映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与企业实际生产脱节较大。通过调研以及小规模的实践发现,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全日制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大学前三年将所有的理论课程结束,最后一年进行实践锻炼。生产实习以及盯岗实习等相关的实践锻炼类训练,提前将学生送到煤矿企业或相关类型工厂,在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去进行实践操作。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可以由学校的指导教师和工厂的指导师傅共同指导,选题方式可参考如下两种形式:一是根据工厂的实际生产需求进行选题,工厂的指导师傅主要指导设计和操作,学校的指导教师辅助指导;二是根据工厂的技术难题进行科研攻关,由学校的指导教师参与攻关,工厂的指导师傅辅助操作。
3+1“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提前将学生和企业带入了磨合期,增加了双方双向选择的机会,在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适应企业要求的同时,也促成了企业对学生的认识和认可程度,为双方将来的双向选择打下了基础,并且做出了时间的提前量,一旦双方均不满意,均有继续调整的时间。
三。定向培养,针对煤矿类企业需求培养专项技术人才
针对煤矿类企业,在矿山机械生产方面对于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如矿山耐磨件的表面耐磨。耐蚀性能,矿山机械结构件的综合力学性能,矿山设备表面强化处理工艺上均有针对性的人才需求。而作为现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大学科背景下,学科方向的划分也越来越明确,越来越细化。这就要求矿业特色高校的材料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必须做到有针对性的人才输出。[7,8]
通过在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实践,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总结出如下几个措施:一是针对性的课程设置。新版的材料成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包括材料表面技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包括金属腐蚀与防护,无机非金属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加入碳素工艺学等一系列针对煤矿企业的课程。二是针对性的毕业论文选题。要求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向矿山机械。矿山耐磨件。新型耐磨工艺以及石墨制品及其深加工方面倾斜,使学生通过毕业论文了解将来在煤矿类企业所能够从事的生产和科研工作。三是针对性的实习环节。本科生实习实践环节是培养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对黑龙江科技大学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更为重要。黑龙江科技大学在让学生参观常规国有大型生产企业的同时,逐步向矿山机械类企业倾斜,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深刻了解此类企业的生产现状以及产品市场动态,真正做到供需所求。四。成果服务于地方重点经济建设,寻求专项进行突破,获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校企合作的技术成果不应局限于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益,应该有针对性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这样对于企业和高校来说既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资金,利用就近的资源和成熟的技术进行产品的研发与成果的转化,既会获得经济上的回报,也会获得社会的赞誉。所获得的效益继而投入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建设中,实现良性循环。作为黑龙江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重大项目,石墨项目的开展与研发,给矿业类高校材料专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良机。在黑龙江科技大学具有采矿。选矿等雄厚科研实力的支持下,针对石墨资源可开展石墨的成型技术。石墨复合材料。石墨的提纯以及石墨改性等多方面材料类的课题,对于高校和企业均会有丰厚的成果回报。企业有兴趣,教师有动力,学生有方向,三位一体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通过先期的实践及总结,校企合作模式对材料类人才的培养具有独特的创新作用,对培养方案的优化及学校与社会的发展都有明显的支撑作用。校企合作模式在矿业特色高校的有效实施,对高校。企业。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校企合作促进矿业高校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