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转变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3)01-0062-0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组织实施,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战略机遇。应用型高校,特别是论文网示范高校抢抓机遇,以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育人为本“的大学文化建设为推动力,掀起了新一轮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和教学改革。学生管理工作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如何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教育理念的提出,学生管理理念是否需要转变?面对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管理的内涵如何优化。拓展?面对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的状况,学生管理模式如何转变?要对以上问题作出全面回答,必须将学生管理纳入育人为本“的大学文化建设中去,从机构增设。体系构建。队伍建设等方面,创新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理念的转变

理念本身是一个哲学概念,教育教学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1]。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和价值追求,具体体现在教学和管理等活动中,并随着教学和管理等活动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更新。应用型本科高校是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而出现的新型高校,这类高校人才是规格特征表现为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与适应性强。实践动手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意识的高层次专用人才[2]。“目前,随着地方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模式等的转变,这类高校正经历着如下转变:从重视课堂教学到重视实践教学的转变,从注重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到注重职业素质教育的转变,从大楼建设到大学文化建设的转变,从规模扩展到内涵建设的转变等。在这诸多转变中,学生管理理念的转变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一大方面。换言之,应用型人才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培养模式的改革,向学生管理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学生管理必须主动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积极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华丽转身“。

首先,在目标定位上,学生管理要从单一的服务于教学,转移到既服务于教学又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成人。成功的需要上来,要从关注学生是否顺利毕业转移到关注学生是否具备就业核心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上来;其次,在工作内涵上,要从关注学生的学习管理。生活管理。班级管理。活动管理转移到关注学生事务咨询。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平台搭建。学生参加实习实训服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上来,最终实现由管理学生向引导服务学生。由学生被动接受管理到学生参与管理的管理理念的转变。总之,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转变要与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同步进行,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要树立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要符合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任务

目前,国内应用型高校为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人才和适应经济转型所需要的人才,正在大胆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如: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学分制。小学期制等培养模式。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等都是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举措。这些改革和即将进行的改革必然会带来教学内容的变更。教学时间的变换和教学人员的变化。例如:在教学内容上,由知识的传授拓展到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教学时间上,由堂上延伸到课下,由校内时间延伸到校外时间;在教学空间上,由教室延伸到实习。实训基地;在教学人员上,由本校教师变为外校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社会工作者等。毋庸置疑,这些变化必然对应用型高校原先的学生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随着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学生管理与教学改革不协调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正视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践行新的学生管理理念,不仅是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高校改革整体推进的必然选择。下面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是高校在一定的管理理念的指引下,对学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条件,朝着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管理目标所作出的一种路径选择。从文献资料来看,国际国内对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较多,在实践中较有影响力的有柔性学生管理模式。学长制学生管理模式。主导服务型学生管理模式。班导制学生管理模式等。柔性学生管理模式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模式而言,是指管理者在研究人们的行为规律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深入了解被管理者的前提下,采用非强制性的方式,对被管理者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由组织管理转化为自觉管理的一种人格化管理的新模式“[3]。学长制作为一种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是以辅助管理的角色介入,其要义在于通过精选高年级中优秀学生以平等。博爱精神与新生实现良性互动,从而增进团结互助精神,加强纵向管理。横向交流的教育管理目的“[4]。主导服务型学生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工作目标,以完善服务体系和构建服务平台为基础,以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重点,以规范健全服务制度为保障,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服务体系。规范的服务制度。高效的服务方式。专业的服务队伍,促进学生管理中教育。管理。服务的有机结合与和谐发展,以培养造就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个性并富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5]。班导制学生管理模式是指辅导员。班主任。班主任助理。就业导师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6]。以上四类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学校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随着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国家。社会。家庭对学生管理工作高质量育人效用的期待,这些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单就应用型人才成长需要和成才特点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学生组织机构既定的规章制度规定学生管理只能按规定办“。按通知要求做“,各学生管理部门只能干好自己分内的事,对需要即时处理但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的问题爱莫能助。因此,程式化的学生管理模式效率较低。应变能力较弱。

其次,管理工作的预设对象大多是学生整体,如男生。女生,评优的学生。违纪的学生等,很难顾及学生个体。学生个体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主体地位不突出,学生个性化需要得不到满足,有针对性的育人措施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管理效益较低。

第三,学生管理队伍缺乏专业化训练。院系党总支正副。团总支正副。班主任。辅导员等教师系列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安全。就业。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都是一把抓,往往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上边一有工作任务下达,就集体冲上去,缺乏具体分工和相互配合,只追求任务的完成。问题的解决,很难给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预期性的指导,因此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较低。

(二)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任务

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面临四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随着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管理工作会不断出现新的内容,应用型高校亟待解决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是否可通过大学文化建设,将两者在目标定位相同。路径选择有别上统一起来。

二是尽快解决学生管理职能部门间的合作问题。如何给学生提供入学。考试。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实习实践。就业指导等方面一体化。全方位的服务,是否改设或增设大学生学习事务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创业教育与服务中心。校内外实习实训指导服务中心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益。

三是面对学生个性化的需要,特别是职业发展的需要,学生管理工作应给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是否需要在中心增设“的平台上,建立起助人自助“的服务体系,引导学生成长。

四是面对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带来的新的工作任务,相对固定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该如何又好又快地承担起繁重的工作任务;是否需要通过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化水平和质量。

三。加快转变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理念

和管理模式的应对策略

针对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及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任务,笔者结合个人多年高校学生管理的实践经验,认为中心化管理“和分类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能有效弥补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不足,并且有利于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四个任务的完成。

所谓中心化管理“,是指在校级层面设置大学生事务中心“,犹如政府部门的行政事务中心。大学生事务中心“再下设二级机构,分别或合并管理大学生学习指导与日常管理。党团活动。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贫困生资助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大学生事务中心“工作直接对分管校长负责,下设的二级机构直接对大学生事务中心“负责。校级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统一办公。

分类管理“是指在院系级层面对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进行分类。对学生管理工作者主要是辅导员负责的学生事务进行分工。

分类管理“的主要优势如下:首先,辅导员可充分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服务。拉近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情感,学生管理工作能对症下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其次,辅导员能从传统的大锅煮“的烦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有精力对自力对自己喜欢的专职工作作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有利于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再次,便于实施“一站式“服务。

中心化管理“解决了合作的问题,是对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分类管理“解决了分工问题,是对传统学生管理事务的优化和拓展。二者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互补互动,配合实施,就构成一套完整的学生工作动态管理模式。

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将服务。引导学生的管理理念落实到位,实现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到中心化管理“和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模式,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是关键。

(一)育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是转变的根本

优秀的大学文化是引导大学发展的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优秀的大学文化对于育人的作用远远超过具体的课程。实验和活动“[7]。培养人才是现代大学的首要功能,怎样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先导,这个先导能否带动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跟进和学生管理本身育人效用的发挥,关键要看育人为本的大学文化建设能否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变,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指向。从学生管理角度来看,育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要加强学生管理制度设计的法制化。精细化和系统化。学生管理制度设计要以帮助学生成长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管理的开放性。适应性。变革性和创新性,从而形成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的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机构设置是转变的前提

大学生事务中心“可以作为校级学生职能部门单设,也可以设在学生处,由学生处副处长兼任大学生事务中心“主任,负责二级机构合作办公事务。二级机构在大学生事务中心“统一领导下,制定工作章程,明确工作内容,实行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开展各项工作,以提高工作效能。

(三)服务体系建立是转变的核心

中心“形式意义就意味着学生的事务在这里能得到一揽子解决,学生在这里能得到及时便捷的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说,育人为本“的工作,就是引导服务,中心的设置和运行就体现着引导服务学生的理念在践行中。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服务第一。服务得越好。越及时,说明管理越有水平。越有价值。二级机构可以相应地建立六个服务体系:一是学习引导服务体系,帮助学生制定学业规划,学会自主学习。有效学习;二是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三是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积极进取的美好愿景;四是困难资助服务体系,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五是素质拓展服务体系,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六是思想教育服务体系,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8]中心“设置和服务体系建立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学生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四)队伍建设是转变的保障

中心“设置和服务体系建立,对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同志提出了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要求。应用型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从学历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年轻辅导员,这类老师大多在院系担任专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学历层次高,但专业背景大多不对口,他们在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方面,还不能给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学校应分期分批选送他们参加专题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如职业生涯规划师。心理咨询师等。另一类是具有学士学位的经验较丰富的人员,这类人员资历较深,但创新意识不强,发展空间不大。学校应对他们的敬业精神进行培养和考核,以适应新型的大学生常规管理工作。专职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坚和后备力量,中心化管理“和分类管理“的管理模式能否执行好,学生管理队伍特别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保障。

应用型高校,特别是地方应用型高校,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改革需要整体推进的呼声越来越高。这类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转变亟需纳入教学改革整体推进系统中去。从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实践来看,旧有的。传统的。小改小革的学生管理模式严重地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应全面坚持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树立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理念,建立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建构新的学生管理模式,需要高校主要管理者搞好整体设计,更需要勇于探索的专职和兼职教师群体的主动参与和大胆实践。

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转变的探索

上一篇:應用型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課外培育模式研究和实践【2692字】
下一篇:應用型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應用性教育研究【2307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安康汉江网讯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