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小学科学教育学生发散思维的概述
(1)发散思维的概念
发散思维是人们在进行科学实验。工程设计以及发明创造等思维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认识阶段。其特点是思维善于排除各种习惯和定势的约束,而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论文网考,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
(2)影响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因素
学生自身特性的限制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阶段是学生个性特征形成的时期,也是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目前小学科学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只有一个,这就是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这种单一的教育社会化功能迫使教师大搞应试教育。进行填鸭式教学,只注重求同思维的训练,最后导致学生过分重视成绩,养成不敢超越书本的习惯,这种教学方式强烈地压抑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教学条件有限
我们知道有些科学课需要做大量的实验,但是由于科学课的课时不足,仪器及药品配备不全,有许多探究性的实验,教师只能把做实验改为讲实验,这种现象怎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小学科学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存在的问题
小学科学课的老师虽然都是专业的,但是在升学压力。职称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思维定势较为严重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新问题。新知识以及新事物时,往往都会用旧的思维模式去思考新问题,这种思维定势早已先入为主“的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进而就不会用新的思维模式去考虑问题,也就阻碍了对新知识的间接理解。
过分相信权威
凡是铅印的字,就具有权威性;凡是上了书本的知识,就绝对正确;凡是教师提供的答案,勿庸置疑。在科学课的课堂上,面对众多的问题,其实它们的答案可以有多个,但是学生往往只会相信课本上的唯一正确答案。这种过分相信权威,对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失去信心的表现对学生培养发散思维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策略
深入浅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首先,采用鼓励教学方式。科学教育课上,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是非常强烈的,他们会有很多的想法。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有效的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次,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将事情做好。要实现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就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依据兴趣的强弱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比如一则有关地理知识的讲述的课堂中,可以这样入题:航天技术的下一个目标是登上月球,假如你有幸成为宇航员,你认为月球上可能会发生什么?争强好胜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了比赛“的方法,要求结合平时所学知识,踊跃回答。这样的方式入题,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教师课堂知识的传授。
迁移转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科学知识无边界的特点体现的最为明显,经过一定的推理都可以联系在一起。在科学的教学中,应运用各科之间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各学科成绩的提高,更有利于思维的开发。学科之间的渗透使得教师在科学课的课堂上,可以举一反三,达到多个知识点共同学习的效果。例如,对有关水的知识点,教师可以从动植物的生命与水的关系。地球水循环。水的物理特征与化学性质。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角度分析,展示理。化。生与自然环境等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提高教师自身的发散思维品质
教师本身的发散思维品质间接决定着他的教学能力和教学风格,也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具有一定的榜样性。如果教师遇问题喜欢多角度思考,具有批判性思维,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敏捷。思路宽阔而且能经常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思考,那么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可见,提高教师自身发散思维品质,既是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需要,也是以自身的榜样力量积极影响学生思维素质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知,教师具有良好的发散思维素养,是学生发散思维得以培养的前提和保障。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勤于积累,勇于实践,科学探索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素养结构。
结束语
小学对于学生是一个成长的关键时期,小学科学教育需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尽管目前小学科学教育课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还存在着问题:思维定势较为严重;过分相信权威。但是只要利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教师自身的发散思维品质,那么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论如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