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学习风格的养成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27-02
良好的学习风格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助于锤炼学生人格和魅力。正如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前言中所说,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表明,优等生成论文网功的两个关键内因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学习个性形成的前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似乎是所有优等生成功的第一秘诀。“
1学习风格的内涵
学习风格“是美国学者哈勃特?塞伦1954年首次提出的,其目的是研究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后被誉为现代教育方法的真正基础“,成为教学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论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智力。性格和动机等方面,更为重要的差异体现为学习风格的不同。谭顶良教授据此提出了学习风格的含义,它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与学习风格较为相似的两个概念是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显然,学习风格不同于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一系列学习过程的总结与分类,学习风格则更加侧重于适合个人的学习方式。二者都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不会因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客观因素的改变而变化。不同之处在于,学习习惯通常为后天习得,受环境影响的可能性较大,而学习风格的形成部分与遗传因素有关,学习风格差异有助于解释学习习惯相同的学生学习效果差异很大的问题,即学习效率问题。
学习风格也不是学习能力,而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养成的如何利用自己和把握自己的能力,因此,学习风格与学习能力又是密切相关的,良好的学习风格才能成为促进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力量。
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很大,为更好的将学习风格的理论用于具体实践,学者Reid把感知学习风格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触觉型。合作型和独立型六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风格,教师和家长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把学生的学习风格转化为适合其自身的学习策略,最终实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2决定小学生学习风格的主要因素
学习风格的养成受到认知能力。个性和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分析小学生学习风格的形成时都必须认真考量。
2。1认知能力因素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Sternberce)对传统智力观念提出挑战,他总结的智力三元论认为,个人的智力包括三个成分:元认知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三者中元认知成分是最为重要的,元认知即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自觉的了解和控制。元认知水平加上认知风格或认知方式,就构成对个人学习风格有影响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风格或认知方式是人们对信息和知识经验进行组织加工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总体来看,元认知水平越高的学生,其学习习惯也就越容易形成,而认知风格使学习习惯具有独特的个人色彩,并影响学习习惯形成的快慢,最终形成学习风格。
2。2个性因素
个性是指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形成受遗传影响,也有所处环境的影响,尽管科学家都从一些侧面予以证实二者的存在,但究竟哪个影响更大尚无定论。例如美国哈佛大学完成的一些研究显示,儿童大概从两岁开始就在自制力。易感性和外向性格方面有了差别。而个性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形成巨大的风格差异,进而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可以说个性是小学生学习风格形成的核心影响因素,但其本身又受到多种外在因素影响,因此需要辩证的加以考虑。
2。3外部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一切影响小学生学习风格的外部因素,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等。如教师的教学风格。家长的教育理念。同学之间的示范作用。新媒体的影响等都是小学生学习风格养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学习风格的形成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力,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使得学生具有摈弃不良的习惯自觉性和控制力,并逐步形成能够独立掌控自己学习过程的能力。
3小学生学习风格养成的思路与策略
3。1家庭教育是小学生学习风格养成的基础,家长要以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培育孩子良好的学习风格
从出生伊始,家庭就以各种方式对孩子产生影响,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今的家长可以轻易获得众多的早期教育资源,包括书籍。讲座。影音资源等,这些资源的正确使用和示范,都??对孩子的元认知和个性产生影响,最终成为影响其学习风格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
因此,家庭教育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恰当地选择和利用家庭教育资源,重视孩子的想法,保持家庭沟通渠道顺畅,通过家长自身的示范效应,带动孩子良好个性的养成。家长通过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个性,在学习上才有可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格。
3。2教师是小学生学习风格养成的关键,教师要以独特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格
教学过程即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既是知识的讲授,
更是品格的影响。教学风格则是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在传递的人格魅力。因此,教学风格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也将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强认识和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素材选取的多样性,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此外,平时还要多注意观察学生,尤其是通过分析学生在碰到问题时的表现,有助于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征,分析并把握学生现有的学习风格,对于不好的学习风格要积极干预;另外,及时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也是掌握学生情况的良好策略之一。学生良好学习风格的形成也将对教师课程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教师授课过程中获得的价值感和愉悦感。
3。3小学生自身的认识提升是学习风格养成的核心,要努力促进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教师的教学风格,最终都需要通过小学生自身的消化和吸收,才能形成属于其自己的良好学习风格。因此,要以学习习惯的形成为基础,努力促进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使其能够自觉的建立起与学习风格相对应的学习策略,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论小学生学习风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