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初中华书局小学理科教科书内容的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073-02
中华书局由陆费逵先生1912年元月在上海创办,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以陆费逵先生的教科书GM“为追求,很快成为教科书出版的重论文网要基地之一,为教育近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民国初期,民众开始日益重视科技的重要性,争先学习理科科技知识。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为适应人民对科学技术掌握的需要,中华书局抓住机遇,开始投入编撰理科教科书,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其小学理科教科书研究是理科教科书研究的重要部分,理科教科书内容是教科书最重要的部分,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一。注重启迪民智“
西方国家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的时候,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国家。这时国内的有识之士就明白只有科学知识能让国家富强和强壮。中华书局小学理科教科书从中华高等小学理科教科书一直到新小学理科教科书,怀抱传播科学知识,振兴中华“科学理念的前提下,注重开启民智,引领人民群众学习科学知识,抛弃愚昧,从而富国强民,这一特点在民初中华书局理科教科书的编辑大意与内容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新制中华理科教科书的编辑大意指出:本书所选教材注意之要点有四:一为对于人类有关系者;二为在科学上足为代表;三为生态及生活上足以显明者;四为适合时令而易得实物者“[1]。这一编辑大意说明中华书局理科教科书选材上注重为人类生活和生态服务,注重启迪民智。如新小学教科书理科课本第三册第八课:??有两种,制成火柴也分两种。一,黄??是黄色软质有剧毒的固体。二,赤??是赤色无毒的粉末。“又写到火柴发火时,为什么要摩擦一下呢?因为摩擦是一种发热作用,摩擦后,便可以使它到发火点“[2]。新制中华理科教科书第七册第七课:煮水至沸,化为蒸汽。其容积放大至一千七百倍,呈莫大之涨力。试观锅中煮茶,釜中煮饭,至沸腾时,其盖?S?S欲动,即由此气涨力而然也“[3]。
为什么火柴能够点燃,??与火柴相关等这些问题涉及基本的一些科学知识,对于民初的民众来说,却又不明白其中的科学原理,中华书局在理科教科书中选择这些知识,做到普及科学知识,开启明智。事实上,这一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与能力,由简单到复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二。选择贴近生活常识的材料
中华书局在编撰供小学生使用的以理科“命名的理科教科书时,其选材通常注重国民必须的生活常识,有力地削减了人们的盲目程度。这些常识内容主要是关于日常生活。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其选文符合当时教育目标和改变愚昧之风的急切需要。如新小学教科书理科课本主要选取生活材料进行解释论述,增加知识的利用价值,也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高级第二册第六课关于油漆的介绍:油漆,涂刷房屋。船舶。器皿等,有两种主要原料:一是干燥性的油,一是干燥性的漆“[4]。高级第一册第一课:食物是营养身体的。我们日常吃的饭,大概是用米麦煮成的。我们日常吃的菜,有荤素两种:素的大概是果蔬,荤的大概是牛。羊。猪。鸡。鸭。鱼等动物的肉“[4]。教科书通过对日常中食物的作用。分类和来源详尽的描述,使学生增加了对日常生活的科学认识。新制中华理科教科书每个单元教科书的内容,都与其编制的时令有关,如第一课草棉写到:草棉茎高二三尺,夏季开花外具聪苞,三片内有萼片,花瓣各分为五中,央有雌蕊,一枚周围绕以无数雄蕊,合作筒状,雌蕊之端有柱。头,雄蕊之端有花粉,草棉至秋结实如桃,熟则外皮自裂,中有种子,附着白色细毛,俗曰棉花。种子藉此以乘风远飚者也“[5]。
这一设计体现着贴近生活的理念。根据时令的不同,设置不同时令中与生活现实相关的事物。可以说,中华书局理科教科书着重力于教授给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贴近生活,增长了国民的见识,提高了国民的素质。
三。形成了不同的学科知识分类
理科知识是理科教材最主要的内容。民初中华书局小学理科教科书主要包括了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地理类。天文类等知识。如新制中华理科教科书编辑大意指出:本书遵照民国教育部新制。第一。第二学年授动植矿自然物之关系于人生者。第三学年授理化生理卫生之大要“[1]。新编中华理科教科书编辑大意指出:本书遵照部章,自第一至第四册之教科皆系动植矿自然物之关系于人生者,为第二学年所适用。第五。六两册授以理化生理卫生之大要,为第三学年所适用“[6]。
纵向来说,中华书局理科教科书科学知识内容在不断丰富。以新制和新编中华理科教科书的第一册为例,新制总共有16课,但是新编却增加了两课,为18课内容。横向来说,以新小学教科书理科课本为例。其一共有四册,第一册多为动物。生物类,用简要陈述的方式简单介绍了动物的特性,不进行深入的剖析。第二册多为植物。地理类知识。从第三册开始,理科教科书内容深度增加,加入了天文。化学和物理类知识。
四。强化民众科学意识
陆费逵主张实利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宗旨必须以自立“为标准,就是应该有生活之智识。谋生之技能,能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人。在此思想指导下,中华书局理科教科书的编撰,更加强调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如新式理科教科书的编辑大意指出:一。宗旨:授儿童以自然物及自然现象之智识,使儿童洞澈自然物与认识之关系,养成儿童利用自然物之能力,造就儿童活泼之精神及高尚之道德“[7]。从这一编辑宗旨中,我们可以得知,其理科教科书多注重教会儿童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新制中华理科教科书第一册目录:九月:草棉蝉稻稻之害虫。十月:燕梨及柿之果实秋之动植物蚯蚓?N蛄鼹鼠。十一月:甘薯马铃薯落叶树常绿树菊鸡卵。十二月:凫鹜犬马猫鼠牛羊“[1]。新式理科教科书第四册目录:第一,蓝及漆。第二,茶及叶。第三,甘蔗及糖。第四,海水及盐。第五,海中动物。第六,海中植物。第七,海绵及珊瑚“[8]。从上述目录可以看出,中华书局理科教科书用联系法把相似的事物贯穿起来,有利于学生对自然科学形成正确的认识,系统连贯的学习知识,并有利于培养科学思维。五。注重科学应用能力培养
中华书局小学理科教科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民众的科学能力,从而提高国家整体的竞争力。从1912的中华高等小学理科教科书到1923年的新小学理科教科书,民初中华书局小学理科教科书各个系列教科书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新制中华理科教科书第七册第三课写到:空气包围地球之表面,厚达百里。下层密而上层疏。试以有塞玻瓶,先衡于空气中,复抽去空气而衡之。空气既有重量,故亦如水之具有压力。如充水于玻杯,覆厚纸而倒持之,水不流出。笔管之吸水,麦堡半球之抽去空气而不易开,皆由于空气之有压力也。以长三尺许之有底玻管,满盛水银而倒立于水银皿中,管中水银下降至一定之位置而止。中成真空,其所以不全降下者,皆因水银面为空气压力所抵也,故知空气之压力适等于水银柱之重“[3]。通过空气来解释晴雨表的原理,目的是训练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新式理科教科书第四册十七课写到:行星之周,又各有环绕而行之星,其数不一,是谓卫星。月即地球之卫星也,既绕地之公转又随地以绕日。其公转一周,凡二十九日半有奇。月体无光。受日之光而反射于地。因公转之位置无定,故由地上观之,随时而有盈亏,即日月同经度。月之光面全背地,是谓晦朔。潮汐凡日月同在一面或两面相对,则吸力合而强。犄角相对,则吸力分而弱。故潮汐之涨落。自朔至上旋,由大而渐小“[8]。介绍行星只是起铺垫作用,介绍潮汐才是真正的目的。行星与卫星之间位置关系的不断变化,才导致了潮汐的产生。
中华书局理科教科书在内容的组织上注重探究性和综合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试论民初中华书局小学理科教科书内容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