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网络热点话题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
在今天高度发达的网络云时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强和认为网络信息公信力高,网络热点话题往往会引起大学生的普遍关注并参与表达。高校利用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既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关注国情。社情的视窗,又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论文网观。人生观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所以,高校应当积极探寻网络热点话题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多途径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参与到网络热点话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的挖掘中,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面的三观“。
一。高校利用网络热点话题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媒介基础
新媒体技术对现代时空的突破,使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据2013年人民网对河北省高校的调查显示,超过99百分号的大学生每天上网,其中以浏览新闻为目的占54百分号;每天使用网络在2小时以内的为78百分号,超过2小时的为69百分号;不是每天都上网的仅占0。6百分号。同时,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了解社会热点话题的最主要的渠道,占到85。71百分号的比例,而且这其中有82百分号的学生表示会主动和同学讨论网络热点话题,其中33百分号选择经常主动和同学讨论。可见,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热点关注和参与度很高。由于网络热点话题一方面可以借助网络及时性的爆发性的增长传播,另一方面网络热点话题又借助人际传播进一步影响现实的社会生活,所以高校完全可以通过这种相互借力的方式提供多平台,让大学生多关注网络热点话题,满足大学生畅所欲言的诉求,同时,借此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真正调动大学生关心思考国计民生和民主主体意识,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手段。
二。网络热点话题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分析
网络热点话题通常是社会建设成果或是社会深层矛盾的集中反映,尤其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或大量反映出时代主题。凸显社会公平正义,或社会负面影响极大的网络热点话题层出不穷。其反映的利益价值属性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契合之处。
将网络热点话题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挖掘思考审视问题的能力
探索能力和探索意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大学生对社会发生的或网络制造出的新事物。新热点问题探索愿望更加旺盛,他们这种好奇心。探索心的一旦满足,也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但另一方面,大学生由于缺乏指导,对这些网络话题认知层面上不够深入,独立思考能力和反思力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上有待提高,而复杂多样的网络热点话题背后,通常都一定的发生背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有问题的解决方式和后续影响。因此,高校应当引导大学生探讨对话题的深入挖掘思考能力,通过对网络热点话题的解读,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提高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审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观察问题和探寻事物的视角更趋于理性化,分析问题趋于成熟化。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网络热点话题由于代表性强。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所制造的舆论已经大大的影响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乃至生活方式。大学生关注网络热点话题,是提升自我认知和不断充实自我的一个途径。但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思想不够成熟,缺乏实践中的磨练,对网络热点话题缺少从全局上把握的思想方法和辩证思考能力,在一些网络不良舆论的诱导下,严重阻碍和影响了其辨别是非的能力,甚至引起思想上的混乱,导致高参与。低理性“。高热情。低能耐“等现象。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育以这些网络热点话题为契机来引导学生的正确的价值导向,提高大学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向大学生传递正能量。比如通过一些典型的网络热点话题分析还可以上升到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上升到民族思想和时代精神的高度,还可以是表达公众的共同愿望和利益诉求,还可以反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情况,从而引导大学生弘扬社会正气。激发爱国热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也提升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将网络热点话题引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
(一)线上“引导途径
高校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构建立体化的思想教育网络平台,改变了过去一对一“。平面化的教学方式,转向多对多“。立体化。
1。开辟思政教育网络阵地
学校。院系的官方网站或校园BBS开辟公共热点专题栏目,主动参与对网络热点话题的报道,辨明网络热点中的价值观念,及时引导网络舆论。但专栏建设上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网络热点话题的选题问题。由于网络信息海量,网络热点话题也包罗万象,通常涉及文化。社会时事。经济。娱乐。时尚生活等多个领域,有些话题甚至比较低俗。在选择网络热点话题引导时可以把握三类:一类是有争议性的社会性热点话题,如茂名市民游行反对PX项目“事件。老人该不该扶“。复旦投毒案等话题,这些话题社会争议大,有一定的相关利益的主体或者涉及价值观念的博弈,所含道德。法制。环境保护等内容丰富,学生参与度高,价值观引导性强;二类是网络政治类热点话题,如中国梦“。官员腐败。紧张的国际区域关系等话题,提高学生的政治敏感度;三类是通过校园论坛。从大学生喜欢浏览发帖的社交网站或及时与学生的沟通座谈等方式获得大学生对网络热点话题的关注内容和看法,更能真实捕捉到他们的思想动态。因此,专栏在选题上需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紧紧围绕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弘扬时代主旋律,或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学习。个人发展有关的热点话题,并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使有正能量的舆论热点红“起来。二是注重对专栏的建设。前几年,很多高校或政府的一些宣传机构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类的红色网站,但因为各方面投入的不足从而削弱了网站的质量及持续发展的后劲,学生缺乏浏览的兴趣。因此,高校在做热点话题专栏时,要尽量使专栏内容丰富,页面美观,使专栏的内容和形式在充满思想性。严肃性的同时,也要表现多样性。鲜活性,以生动活泼的内容和形式去充实。渲染。陪衬和烘托。除了个别严肃的热点话题外,其他热点话题甚至可以采用贴近年轻人的网络语言和图片,视频。FLASH动漫等形式,给人以轻松爽快之感,充分地调动大学生的视觉。听觉,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大学生对栏目的关注度。另外,要保证专栏的实时更新和维护,不断给专栏注入新鲜活力。
2。鼓励开名师博客“
博客是名师思想的源代码“,学生通过对名师博客的关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的思想引导和精神感染。像湖南大学就组织了第一至四届师德标兵和部分教学名师在新浪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网均开通了湖南大学名师团体博客“,现已成为湖南大学的一个品牌;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张强校长的微博,有两万多忠实的学生粉丝;在上海交大思政教师阮海涛的博客每日点击率达20万,被学生称为心灵花园“。因此,高校可鼓励开设名师博客等网络社交平台,利用名师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发挥网络媒介的育人功能,当然名师在博客中可多引入对网络热点话题,观点可犀利麻辣,可循循善诱,可敞开心扉说真话。抒心声,目的在于通过正面的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考,开拓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明确正确的三观“,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标。
3。网络舆论引导队伍建设要跟上
需要建立两支网络宣传教育队伍作为人员保障。一支可以是由校宣传部。党总支委员。专职思政类老师。辅导员共同组成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收集并梳理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课堂反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网络上主动发声,有准备。有针对性地积极回应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思想上的困惑,为他们消除思想疑惑,化解思想矛盾,传递正面引导信息。另外,考虑到高校教师平时工作忙,投入时间有限,还可以建一支隐形队伍。高校不妨定期培养学生中的网舆引导员,指导和依靠他们及时掌握有效信息,去引导网络热点话题的舆论走向。这些大学生更善于运用网络语言,让他们在学校论坛或者其他社交论坛或网站新闻评论上,巧妙地介入其中的热点话题讨论,或主动设置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的关注,期间渗透主流价值观,引导话题方向,借此开展隐蔽性思政教育。
(二)线下“引导途径
1。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可改革
虽然新媒体平台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种种便利快捷,但难免存在着缺乏督导性。系统性,而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任课老师可以结合书本知识,设置热点话题讨论。像上海大学思政课就2011年就进行了相关改革,在每学期开学前向大学生征集热点话题,将这些热点话题进行提炼,教学方式从传统的章节式“教学逐步向问题解析式“教学转化,这一新模式已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此外,对部分网络热点话题,还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比如,保钓“事件,是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的好题材,可通过请专家做学术报告,系统对讲清整个事件的亲因后果,并借机对大学生进行血性与理性的引导。还有如近期的官员腐败热点话题,可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忏悔录,对大学生进行权力观。利益观以及党性教育。
2。开拓社会实践的平台,促使学生知行统一
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开拓社会实践的平台,促进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在实践中体会学校所引导的三观“教育对自身成长成才的决定性作用。
四。结语
网络热点话题既然能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视角和机会来观察社会。认识现实。端正思想,高校应该对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予以重视,真正利用好网络热点话题,发货其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做到早收集,早分析,早预防,早引导,抢占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制高点,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得更有实效。
如何利用网络热点话题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