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一)选题背景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17年1月4日发布了《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底,我国使用互联网的人数已达到7。3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网络的普及率也在逐年增长。在庞大的网络使用人群中,大专及本科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0。6%。 可以说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使用人群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来自优Y尔L论W文Q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大学生的空余时间较多,投入在互联网使用的时间比重也较大,其中或多或少会涉及到网络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是政治参与的一个引申,网络政治参与包括:网上发布、网上选举、网上利益表达、网上评论、网上讨论、网上民意调查、网上信访等活动。 但据以往的学者研究表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他们的上网形式更加功利化,他们更愿意将时间花在自己的学术研究、网络娱乐上。探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政治效能感太低,他们认为自己的意见和言论并不会被政府重视,也不会得到政府的反馈。因此,会呈现出一种网络政治参与的“冷漠”状态。
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年轻且具有朝气的群体,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并且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初具形态,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并且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更应该为国家的美好建设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探讨。大学生政治参与最便捷且最高效的形式就是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因此。为了使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网络政治参与中来,对其政治效能感的培养尤为重要,值得深入研究。
(二)研究意义
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中,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大学生作为主要参与主体,在这些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由此可见,大学生一直是我国政治参与的主要力量。社会发展到今天,互联网的普及将政治参与延伸为新的概念即网络政治参与。然而在言论更为自由,信息传播更加迅速的今天,我国大学生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的积极感却很低。因此很多学者开始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方面进行研究调查,但大都是关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以及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利弊评价上进行研究,缺少实证。 少有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效能感分析。因此,本篇论文的撰写就是为了弥补大学生网络政治效能感这方面的空白,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效能感的研究做出一点理论意义。论文网
同时,我将通过《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效能感分析》问卷的发放,来分析大学生政治效能感较低的原因及其特征等方面,并找出对策。这将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态度,并有针对性的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的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丰富文章内容。
调查问卷法。《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效能感分析——-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的调查问卷发放、回收、分析结果。
一、概念与问题的提出
(一)政治参与文献综述
关于政治参与一词的解释,国内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方面对其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政治参与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往后追溯,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政治参与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在美国提出。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对于政治参与内涵的界定,学者们依然有不同的理解。在国外,对于政治参与概念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学者们通常会将政治参与的内涵与选举权联系在一起。例如: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对政治参与概念的解释:“此处广泛的界定政治参与,而不自限于投票行为的狭窄意义……”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这段时间是政治参与研究最为激烈的时期,对政治参与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欧美国家,也开始慢慢渗入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一直到现在。这时候学者们对政治参与的研究更加细致,角度也更加全面。例如:《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将政治参与定义为从事政治活动的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