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自我控制的内隐效应开始成为研究者的研究主题。于国庆和杨治良(2008)提出自我效能信念和自我控制行为之间有内隐层面的相互作用。另有研究者通过研究证明内隐态度可以预测被试的薯片消耗量,发现尤其是在自我损耗状态下,内隐态度对于薯片消耗量的预测更加显著(崔祥花,2015)。也有研究者对高中生自我控制的内隐因素与外显行为进行了研究,调查发现高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会受到信念、目标等内隐的因素影响,且内隐与外显层面的干预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控能力(文竹,2006)。近年来研究者已经越来越关注内隐因素对自我损耗效应的影响。
面对自我损耗效应与内隐效应之间的影响,Job等人(2010)提出了一个更常见的问题:如果困难任务导致的结果是激励而不是导致损耗,那又会怎样呢?他们设计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些研究证明了关于自我控制的内隐信念能够缓减自我损耗效应。这些内隐信念指的就是个体对自我控制持有的能量是否有限的信念,一些人可能认为自我控制消耗的是同一种有限资源,就像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描述的那样,然而,另一些人相信自我控制资源是无限的,甚至可能紧张困难的任务可以激活自我控制资源(Job等人,2010)。来自优Y尔L论W文Q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国内外研究普遍都认同自我控制资源的有限性,但是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他们内心对于自我控制资源即意志力的能量有着不同的看法,而这些内隐的想法可能会对损耗状态下自我控制行为的表现产生影响。Job等人(2010)已通过研究证明了能量资源信念能够缓减自我损耗效应(只有持能量资源有限信念的被试在随后的任务中出现损耗表现),但是研究也发现持有能量资源无限信念的被试在损耗状态下的自我控制表现优于无损耗状态下的自控表现。本研究基于Job等人(2010)的研究设计,探讨在中国文化下是否同样存在不同的能量资源信念对自我损耗效应有调节作用。假设认为人们对自我控制资源(意志力)的可使用性和可损耗性有着不同的内隐信念。也就是说,持有能量资源有限信念的个体会如同能量模型描述的那样产生自我损耗效应;而持有能量资源无限信念的个体可能会在刺激任务中被启动更多的自我控制资源。
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两个研究均采用双任务范式。首先,通过“刺激侦查任务”操纵被试的能量损耗,之后被试完成经典的自我损耗测量任务——Stroop任务。研究一与研究二的区别在于,研究一是通过量表来测量被试的能量资源信念,研究二则是通过能量资源信念偏好问卷操纵被试的能量资源信念。本研究虽然基本重复Job等人(2010)的研究步骤,但是在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上做了一些调整:(1)研究一的能量资源信念量表放在最后让被试填写,以避免被试对研究目的的猜忌;(2)增加了Stroop任务的次数,使得测量结果更为准确;(3)相比于原研究,研究报酬吸引力降低,本研究提供的研究报酬均为小礼品。在原研究中有提供现金报酬,这可能会抵消自我损耗效应(Baumeister等人,2007)。(4)原研究是对重复测量的原始数据分析,而本研究采用的是重复数据的均值进行分析。
2 研究一
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假设,人们对自我控制资源的可用性以及可损耗性有着不同的隐含信念,而这一方面的信念会影响自我损耗效应,比如持有自我控制资源有限信念的人们,在损耗状态下继续任务,那么他们在完成损耗任务之后自我损耗效应会更加显著,因为他们认为自我控制资源是有限的;而持自我控制资源无限信念的人们,他们可能在完成损耗任务之后自我损耗效应没有变得更加显著,甚至能够与抵消一部分消极影响。研究一主要研究被试本身固有的关于自我控制的不同能量内隐信念与自我损耗后自我控制成绩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