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偏离教学目标
一堂完整的数学课,且不说它是否成功,教学目标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一一实现,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依据实际教学目标,创设与之相关的生活情境。但是事实上,一些教师往往过于极端,一味地创设情境,从导入新课到学习新知,再到巩固新知,每个环节都要创设情境。比如教师在教学认识平行这一课,因为生活中的平行很常见,所以从生活出发列举各种各样的平行,却忘了如何让学生掌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果创设的情境前后关联,对教学内容起到辅助的作用,就能够帮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果教师只是盲目地创设情境,不仅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更可能会偏离预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过多地关注生活经验,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4。1 联系生活实际论文网
第一,教学内容贴合生活实际。能够运用于生活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在教学中再现生活[8]。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情景,让他们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的价值,这是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有效方法。比如在教学认识线段一课时,以学生的课间活动导入,通过比较跳绳和拔河两项活动中绳子的不同,来发现线段的特点。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引出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促使学生充满兴趣地投入对新知识的探索活动。教学过程中也时常发生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知如何回答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教师没有及时引导或引导不到位,另一方面则是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切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或生活经验,学生对问题的现有认知为零,即使组织他们进行合作交流,也鲜有成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应该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可以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这个特性?对比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在生活中的运用,你又有怎样的发现?在生活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课本中没有的、课堂上没涉及到而生活中又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实际问题不仅和课内学习有着联系,而且是有意义的、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实践是对书本知识学习的一种印证、补充、拓展和超越[9]。
第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努力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来选用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占据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则需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数学和语文最大的不同在于他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正是学生最难以掌握的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为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心智技能的活动,具有内在、隐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必须找到适当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些外在的动作技能和显性活动使之彰显,最有利的还是联系生活实际。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出示情境图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就会兴致高涨,有的要买一套粉色运动服和一双蓝色运动鞋,有的要买一套黄色运动服和一顶黄色帽子,还有的要买两双橙色运动鞋这时教师再给出问题: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要花多少钱?让学生自己先算一算,再和同学讨论一下,进而得出几种不同的结果。紧接着教师再次提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能剩下多少钱?引导学生理解购买的商品价格越低,剩下的钱越多。在这种大家熟悉的生活情境下,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枯燥冷漠,反而变得富有生活气息。学生也通过自主构建,实现了从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的转化。教师运用适当的方法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在生活中的价值,也让他们形成强烈的探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