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丹等人通过对温州医学院医学、非医学专业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医学生的亚健康状况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并且性别在亚健康状态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在亚健康状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曹甜甜将河南省几所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心理性亚健康的现实状态及其成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3]。
周玲玲对大学生中亚健康状况的发生情况与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为40.7%;蔡旭玲等人随机抽取了广州市人民进行亚健康状况的调查,这次调查中亚健康状态的总发生率为42.10%,与亚健康相关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程度、是否经常喝浓茶、睡眠情况、生活紧张程度、工作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为危险因素,家庭人均收入、住房面积与肉菜比例为保护因素;张素炎等对北方人们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21.3%,教员、学员、医务工作者、编辑、工程师等从事脑力劳动较多的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员。
2004年研究者对广州高校大学生采用自制问卷的方式进行亚健康状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为62. 3%,并且有超过70%的学生出现“容易疲劳”、“眼睛疲乏”和“睡眠不充分”的症状;肖媛媛等人的调查显示,青少年的疲劳总检出率高达52.0%;在日本儿科门诊中,有20%~70%的患者因容易感到疲劳或郁闷,活力不充分而导致学业失败[4]。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由社会、家庭等因素引发的亚健康问题正逐年增加并呈现低龄化的趋势,有些甚至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功能。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从儿童到成年过渡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青少年的生理、认知、心理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阻碍与困难。然而我国对于亚健康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青少年亚健康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大多还是借鉴国外的研究。因此掌握青少年亚健康的现状,帮助青少年正确看待自身亚健康状况并引导他们解决亚健康问题是目前各大高校应当重视的课题之一。本研究将面向青少年开展问卷调查,对青少年亚健康现状进行统计分析。
1研究设计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30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计276份。问卷调查的对象及所占的比例详见下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统计描述
类别 人数 构成比(%)
性别 男生 144 52.1%
女生 132 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