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总体特征 11
3.2.1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总体情况分析 11
3.2.2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分析 11
3.2.3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年级差异分析 11
3.3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相关分析 11
3.4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适应能力的回归分析 11
4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3
致谢 17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适应能力的关系研究
心理适应能力指的是一个人根据客观环境的要求,主动的采取对策,在一定的程度上适应环境的能力[1]。一个人是否能较快适应新的环境,能不能解决好复杂的特殊的情况,和他的心理适应性的高低有比较直接的关系。樊富眠等人在1997年11月一1998年1月抽样选取北京市23所高校6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女生的心理健康差于男生;低年级差于高年级[2]。韩金明等人对上海师范大学的部分入学新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中有65%的同学表现出表现出心理上的不适应[3]。张宏如,李伟明等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现状总体上并不乐观,男女生学习适应性总体上存在差异[4]。静萍,李红燕等人通过对西安某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得出有9.3%的人适应能力较强,28%的人适应良好,35.6%的人适应能力一般,21.1%的人适应较差,6%的人适应很差[3]。而孙煖则认为现代大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较好,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适应、人际关系、就业压力、恋爱问题、生活能力等维度上的成绩较好[6]。李新发现六年制免费师范生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情绪适应能力,人际适应能力较好,而在学校适应和生活适应方面面临的的问题较大[7]。
对于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界定广为使用的是Darling和Steinberg于1993年提出的定义,他们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即是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观念和行为的综合,以及在抚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非言语表达的集合体,它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8]。1987年,Dornbusch等人对7836名中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放任型和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呈负相关,权威型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源^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而且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的相关不受年级、性别、父母教育水平的影响[9]。史莲萍,寇增强等人的研究发现父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及父亲、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得分与大学生的适应总分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但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的因子得分与其适应总分间呈显著负相关,父亲、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大学生的各适应因子得分及总分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10]。孙东媛的研究证明父母情感温暖、家庭和睦、民主气氛浓郁与新生适应能力呈低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以严厉为主、家庭气氛紧张或是父母过度保护与新生适应能力呈低负相关[11]。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处在人生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各种压力的积压,他们的心理问题便逐渐突显,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很多研究者从不同方面探究了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而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学校因素来探讨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关于家庭因素的很少,所以本研究着重探讨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之间的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