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二)生活化德育课程内涵的相关研究

    西方在生活化德育课程上没有特定的研究,在其德育工作中主要对学生进行“知性德育”。虽然西方没有对生活化德育课程有针对性的研究,但是从各个学校开展的社会课、宗教课中以及从学者杜威实用主义的观点、“教育即生活”的观点等都可以寻找到“生活化德育课程”的影子,杜威的观点虽然主要讲的是教育,但用来解释德育也一样适用。 因此,可以发现西方国家对生活化德育课程内涵的理解上主要重视德育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可以大致的理解为德育课程的生活化,是在德育课程中加入与生活相关的常识学习和习惯培养等内容。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汪凤炎在解释生活化德育这个概念的时候,首先是把“生活”定义为“广义的生活”,即人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他认为一个人在世界上的一切活动均是生活,这种生活应该包括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乃至精神生活等一切生活形式。 其次,他在理解生活化德育时,主要是继承了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的“生活即德育”思想中涵盖的德育内容,认为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德育,但“生活化德育”内涵的理解里只把“德育”作为“狭义的德育”理解,他认为只有合乎道德的生活才是德育。汪教授在探索生活德育模式中力求把现今的德育从“知性德育”转变为“生活化德育”,意识到了知性德育的存在的不足。

    笔者认为,西方国家在生活化德育课程内涵的定义主要强调课程内容上的生活化,而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是强调课程形式的生活化。

    西方的知性德育到现如今还是国内多数学校固守的德育模式,西方国家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奉行的这一种德育模式,但是却在宗教课、社会课程中格外重视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在实践活动中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汪凤炎教授对生活化德育内涵的理解更多的是“德化的生活”这种意思,这种理解是认为个体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道德教育,没有必要于个体之外再另设一种所谓的道德教育。他的理解认同了生活对个体德育的作用,但是似乎把生活放在了一个德育者的位置,对于小学生这个缺乏自觉性和正确价值观的群体,这种想法具有进步性,但是却缺乏可行性。

    所以除了要在德育课程里添加生活化的内容之外,还需要利用生活化德育课程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德育契机。

    (三)生活化德育课程模式的相关研究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主要是把皮亚杰的研究方法改进为“道德两难故事法”,这种方法需要先为被试设计一个道德价值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然后让被试参加测验,先仔细听设计好的道德故事,再让被试对故事中主人公的各种行为做出评价,这时就要通过科尔伯格设计的非常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来测评出被试道德发展情况。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德胜在研究生活化德育课程时指出了我国大多数小学的德育模式多是西方国家的“知性德育”,可是这一种德育模式蒸发掉了德育的社会性,使德育变成了一种“思维活动”。而学生德性的发展不能只在个体抽象的道德知识学习下进行,而更需要一个“社会环境”,通过一种“生活化”的氛围来与人交往实践以达到德育效果。他认为道德的学习不是靠“理论专修”所能实现的,生活德育课程应该是一种连续不断的道德实践活动。 科尔伯格曾指出:“儿童是道德哲学家”,在道德教育中,他反对直接对儿童进行道德灌输,他认为“儿童也可以独立思考,能够考虑公正原则和自己及他人的权益”。因此他认为要在德育中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到道德教育并不只是单纯地让学生知晓一些道德规则,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要通过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提高自主意识的塑造能力,并且促进道德思维和道德认知能力不断发展。

  1. 上一篇:《带大爷大妈玩转微信》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2. 下一篇: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缺失及保障
  1. 小学生识字问题与对策

  2.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自...

  3. 小学大班额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4.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象及对策研究

  5. 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6.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 小学生不良行为的调查研究

  8.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9.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10.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11.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12.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13.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14.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5.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16.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17.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