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师过于求新,脱离文本主题
有的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为了使自己的课堂吸引别人的眼球,在教学的过程中的确设计了许多精彩的部分,但这些精彩的部分往往背离了文本的主题。例如郭初阳老师讲的《愚公移山》,在这里我谈的仅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个人是比较喜欢郭老师讲课的风格,幽默、风趣,同学们在课堂上是比较自由的,有什么就说什么,没有过多的约束。
根据郭老师的《愚公移山》的课堂实录,我们可以还原当时郭老师上课时的情景,的确,郭老师讲的十分精彩,思路清晰,但郭老师有的地方的确脱离文本,如:说到《愚公移山》,大家的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要学习愚公的矢志不移,坚持不懈的精神,相信这也是编者的意图,而在郭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却认为是天帝派人来把山移走的,并不是靠愚公个人的能力搬走的,从而否定了愚公的功劳,学生们又说愚公狡猾、阴险、毒优尔,把一个伟大、正直的形象颠覆成一副邪恶的嘴脸。
我个人认为如果要批判愚公,在课堂上就是没必要的了,要批判可以做学术研究,也正如王荣生先生对郭老师执教的《愚公移山》做出评价“这堂课,是教《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呢,还是教《愚公移山》的一种‘另类的解读方法’” [7] (P154)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的文言文教学
(一)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学习文言文的环境
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环境,所谓的学习环境是指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学习,自由地探讨,自由发言的学习场所。从建构主义者的角度来看,学生不应该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意愿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教师不再是学生们的主宰者,而是协助者,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也应该比较广泛,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沟通,与周围环境的交流都成为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是通过老师讲,学生们听,不再是老师念,学生们记这样的途径而获得的。
1、给予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在大多数的文言文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通过短暂的讨论,就会把答案告知学生们,这样学生就会变得更加懒惰,从建构主义的角度看来,老师应该给同学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其主动和自主学习,自己动脑去发现问题,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从而得出自己所认可的答案。课本中大多数文言文,文中有许多的注释,且十分的详细,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不懂的地方去查工具书,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这样是完全可以梳理一篇文言文的,比如说《陋室铭》,全文只有81个字,对于这样篇幅短小的文章,老师可以放手让同学们独自完成,老师只需从文本出发,在关键处做一些点拨就足够了,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讲解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