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主动参与和以人为本原则
学生必须主动积极地亲身参与音乐教学过程,在轻松的环境氛围中完全地表现自己,体现的是奥尔夫的理念是在于通过音乐艺术教育找回被扭曲和变形的心灵,实现对人的教育。
2.3.2 适于开端原则
识谱长期被认为是音乐入门的开端,而奥尔夫根据儿童认知的特点之一:听能发展最佳期,将语言进入音乐课堂。他认为学习语言主要是靠听而非认字,所以在起步阶段强调听唱法、听奏法,主张教学以节奏为基础,而不是像常规一样从识谱开始。
2.3.3 本土化和多元化原则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他没有强硬地规定一个示范课程的标准,它鼓励人们依照本国文化,结合多元的文化因素将奥尔夫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体现了很强的开放性和实践性。
2.3.4 适于一切学生原则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旨在挖掘人本身所具有的音乐潜能,不是“教你学音乐”,是教你利用心灵的音乐元素实现人的自我创造,从而实现人的教育。这是每个人都是可以参与并且学会和体验的的音乐。
2.4 “节奏和律动”为基础的教学内容
以“节奏和律动”为核心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学得主要内容。包括:(1)说白。将本富有民族和地区特色的的儿歌、童谣,在实际教学中配以音韵、节奏、力度、速度等以说白的形式展现给学生。(2)声势。以人体为天然乐器并通过拍、打、跺、捻捶、搓等动作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所具有的姿势。声势通常是和节奏连在一起的,它通过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孩子易学易做的动作做一些单声部或多声部的节奏训练。(3)欣赏和创作。学生在读图形谱的过程中欣赏音乐,它提倡的欣赏是主动地赏析,而不是被动地听。奥尔夫教学法让每个儿童把机器开动起来,积极参与创作,这里指的是元素性的创作,如一个节奏型、一个舞蹈动作、一个简单的固定音型,尽管常常比较简单、粗糙,但在孩子们眼里却是他们自己的乐趣。(4)戏剧。由孩子们本民族的民谣、童话、民间传说等编成音乐使他们的创造精神在欢乐和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发展。这些教学内容往往用游戏的方式开展,把音乐教学融合进游戏的乐趣中。
3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的发展回顾
中国文化自古重视音乐,重视乐教。在《乐论》中写道: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体现的是中国古代乐教理念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不谋而合,即音乐的本原是内心原本的情感体验。这为奥尔夫的引入提供了可能性,也为今后更加完善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