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成绩普通。在当前主要还是以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大环境下,中等生不高不低的分数令他们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对于任课老师和班主任来说,他们既没有优秀到提高了班级的平均分,让老师欣赏或骄傲,也没有糟糕到拉低了平均水平,需要老师多加惦记。甚至在许多老师眼里还很庆幸班上有中等生的存在,因为对于他们的教育,老师可以少费点心思,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提高学困生和优等生的成绩上,这两者才是提高班级平均分的保障。对于学校来说,中等生更是被忽略的群体。升学率的提高,荣誉奖项的获得,许多为学校添光彩的事情好像都与成绩平平的中等生无关。
其二,行为表现循规蹈矩。他们遵守学校和班级各项规章制度,没有什么违纪行为令老师生气,也没有什么问题让老师操心,是保证稳定的班风的主体因素。简言之,中等生就像是城市里的良民,不惹是生非,但也不会对城市发展有什么助力作用。
其三,个性不突出。他们没有明显的特长,无主见,谨言慎行,对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在班级中往往处于从属地位,扮演可有可无的角色。如果把班级比作一个鱼缸,那中等生就是那沉在水底的鱼,而学困生和优等生则是跃出水面的鱼,相较之下当然更引人注意。中等生的个性不突出,沉默寡言也使他们失去了许多展示、锻炼自己的机会。特别是在小学有许多活动,中等生的不参与,使得他们被人遗忘,进而在选举班干部时会碰到没有人选他们的情况,这更会打击中等生的积极性和信心,令他们更加沉默,觉得自己在班级的位置是可有可无的,从而失去竞争的勇气和决心。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2.2 班级及班级发展的定义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的目的,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1]一个班级通常是由一位或几位学科教师与一群学生共同组成的。它不仅是学生接收知识教育的资源、学生社会化的资源,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资源。
对于整个学校来说,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教育教学最基层的学生组织,也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是学校培养教育学生的基本单位,学校的各项教育和管理目标的落实以及教学计划的实施均须通过班级来完成。班级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
对于班级发展的定义是什么,目前学界并无明确界定,我对此的理解包含以下三点:班级发展的动力、可持续性及整体性。基于此,我对班级发展的定义的理解是班级全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师生关系的和谐,还有积极向上的班级成长氛围。这三点既是班级发展的定义,更是对于班级发展的最终目标所做出的概括。
因此,做好小学中等生的教育工作不仅能很好地促进中等生个人的全面发展,还能使班级稳定持续向前发展,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3 小学中等生教育的重要性
3.1 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重视中等生教育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中等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他们身上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经常相互斗争,当积极的占上风时就会表现较好,向优等生转化。当消极的占上风时,则表现较差,向学困生转化,从而导致中等学生不断向两极分化。这一点在小学阶段更为明显。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还不太成熟,是非观念还不是太明确,极易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变化发展。若是在良性竞争,优秀榜样和关心鼓励的影响下成长,就会积极向善,反之,就会消极堕落。并且,纵观古今中外,“中等生”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苏洵,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他们都曾经是不起眼,不受关注的中等生,但是最后都因为外界的关爱和自身的努力而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小学中等生教育对于学生个人,班级发展,学校运作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在小学教育领域处于关键性的地位,可以说是潜在的教育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