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一种可以对教师能力及教学质量做出科学的评判的评价方式,评价体系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式,以在校学生老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采集学生对任课老师的评价,然后通过科学的统计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样本以得分的方式呈现出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结果以等级划分的办法具象化老师的教学能力。其对教师的评价呈现多元化、层次的结果是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值得一提的是在其的评价体系中,不仅涵盖了教师的教学内容,还包括了教师在课堂以外对学生的影响,这是非常关键的。
1.1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意义文献综述
教学评价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因为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它具有许多不可控因素和不确定因素,这导致了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对以评分,量化方式作为评价手段的教学评价活动产生极大的不信任。但是,这不能否定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和意义。所以,我们认为目前迫切需要的是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去评价教学教学质量,而这一切都应该以建立在以深刻了解教学含义的基础上,同时还应该参考历史经验和时代背景。因此,深刻的了解和分析教学质量的含义成为了构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重点和首要任务。
教学是指教师把知识、 技能和思想传授给学生的社会活动。 但是,要清楚高校教学质量的涵义,首先就需要清楚高校的教学质量目标是什么。说到教学质量目标,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考试成绩或学到多少知识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明确教学质量的目标问题,就必须结合现在的社会时代背景去考虑,精英教学过程强调学术性教学,但是大众化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应用性或创业性教学,因此,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或潜力就显得极其重要。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到“大众化教育”的背景条件下, 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更多的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因此,我们认为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目标应该侧重于: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及创造力, 个性和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质量、高素质、创新型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目标是为了所培养的大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并在强烈的竞争社会中不断地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普通高校所培养应该是有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自我改造能力的人才。但是,人才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时间,有的很快,有的较慢;有的青年时期业绩累累,有的晚年成大器。而且社会是在不断变化的,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因此,教学质量具有模糊性、迟效性、动态性的特点。
从上文的内容分析来看,高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和成果都将通过学生表现出来,学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学生的价值取向,还有身体和心理素质的表现等都会成为教师教学质量的反映,从而可以看出高校教学质量在结合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根据上文所提到的教学的含义,教学质量应该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一教师的知识输出的质量,也就是说学生从教师身上接受到了什么样的知识、技能、思想理念。对于传道授业的教师来说,这是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落实施行的稳定性有关。第二教学应该具有坚定的立场和成熟的思想,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它反映了人对周围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是需要时间来积淀的精神产物,它能可以很跨时间的长度,连接着过去、现在和将来,具有连续性的特征。因为教学质量具有动态性、延迟性的特征,所以教学质量可以很好的适应教学质量的延迟性的规律,这是目前把应试教学为目标忽略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