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分析了一些学者的研究数据,比较后发现,虽然地区不同,存在职业倦怠表现和倾向的幼儿教师人数占被测总人数的比例却很接近。她(他)们占了总人数的60%以上。这一惊人数字足以引发我们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视。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2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涵义及其表现特征
2.1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涵义
职业倦怠研究领域的权威马斯勒从三个维度对职业倦怠进行概念化操作,分别是:情感衰竭、去人格化、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所谓教师职业倦怠,是指从业者因不能有效缓解由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工作压力,或深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而表现出的对所从事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1]。
2.2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特征文献综述
教师职业倦怠可以划分为心理、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2]。
2.2.1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表现
情感起伏大,不稳定,遇到困难表现急躁,意志薄弱,长时间处于焦急、低落状态;对工作逐渐失去兴趣,缺少上进心,出现疲惫感;丧失积极性,逃避甚至恐惧竞争;对教育方面的最新动态漠不关心,对新事物敏感度降低。
2.2.2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生理表现
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经常有疲劳感,失眠,没有食欲,喉咙嘶哑,声带小结,头晕,浑身酸痛;甚至显露出某些疾病征兆;办事效率降低,注意力分散,神思恍惚,记忆力下降;女性教师会出现内分泌失调,生理期紊乱。
2.2.3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行为表现
心理上的表现直接影响行为,敷衍工作,把它当成枯燥的重复的的琐碎事务;态度不端正,对工作敷衍了事;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容易对孩子发火,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不加理睬。
幼儿教师在以上三个方面的消极表现不但影响自身的健康状态、生活质量和人际交往,还影响其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教学的质量以及幼儿的发展。因此,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但能为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提供针对性的参考,同时对于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颇具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