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教师对学生的思想与情感不够理解。部分教师会用成人的视角或自己的思想来看待学生的习作,认为学生在习作中传达的思想情感不够深刻。[ ]
二是教师不够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书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有时会被教师评判为幼稚、琐碎、不典型等等,这是因为教师与学生的身份有所区别,生活差异较大,部分教师未能站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进行评语写作。
三是由于传统作文教学的思维惯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评语还停留在原来的“陈词滥调”上,表现为公式化、模式化,诸如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语句通顺、详略得当、层次清楚等。这样的评语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的习作,但忽视了培养人的要求,不利于对学生健康的写作心态的引导和高尚情怀的培养,而且学生看到这样的评价后难免感到冷漠,缺少温情,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还有可能因为批评指责过多而挫伤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四是由于部分教师将大量精力集中于学生习作的评价与修改,对学生的字词句要求严格,这种做法间接导致了习作中的“主次易位”,由学生写作文变成了老师写作文,学生由习作的主人转变为习作的接受者,致使他们对老师修改评价过的习作无动于衷,无法发挥学生在习作中的主体性。
针对小学语文习作评语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合理并创造性地运用激励性评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
4 激励性评语在小学语文习作评语中的呈现方式文献综述
激励性评语就是用激发、鼓励性的语言描述学生习作的优点和成绩,对其努力的结果进行肯定和赞许。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学生可以汲取习作过程中的进步和成功经验,建立自信,以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己的习作,并进行积极反思和修改;通过激励性评价,教师可以获取一定的信息,从而对自己的习作教学进行反思,并对今后的教学进行调整。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采用激励性评语,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与学生观,这是帮助学生打开习作之门的钥匙。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习作的主人,而自己是学生习作的指导者、帮助者,激励性的评语可以开发学生的心智技能。笔者认为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习作评语中的运用可以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