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占据了举足轻重的部分,人们利用网络技术过程中便衍生出了一种新型文化——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人类利用网络进行沟通、交流、共享资源、传递信息等的活动方式及其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网络的直线式上升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严峻的问题,例如,网络犯罪、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等,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视听感知能力,模糊了青少年的道德是非观念。作为21世纪的主力军——高校大学生,他们的思想还不太成熟,意志不坚定,易受到环境影响,如何建设良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一个很现实的课题。
2 校园网络文化
2.1 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延伸,是文化发展的新形势、新状态,是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产物。对于网络文化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匡文波先生在《论网络文化》中写到,“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受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这是一种与现实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特点的文化”[2]。
张革华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改进高校德育工作》中指出,“一般说来,网路文化是指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时代的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要素。物质文化是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构成的网络环境;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网络内容及其影响下的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其范围较为广泛;制度文化包括与网络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方式等。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转换,显示出网络文化的特殊规律和特征”[3]。
总之,网络文化是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人类利用网络进行沟通、交流、共享资源、传递信息等的活动方式及其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2.2 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
校园网络文化是传统校园文化的延伸,是校园文化在信息时代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特点的、与时俱进的、新的文化方式。传统的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主要导向,涵盖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体现校园特色、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核心精神力量;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则是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相互渗透的结果,基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高校师生进行信息交换、沟通的行为方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的总和;涵盖了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所谓物质文化,是指计算机、互联网等网络硬件设备;行为文化是指校园内师生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进行信息交流等的行为;制度文化是指与校园网络相关的各种规范的总称;精神文化是指校园网络所承载的内容以及其对校园内师生实现特定行为、完善思想的广泛影响。文献综述
校园网络文化的表现形式有网络语言、网络红人、网络游戏、社交网络、网络视频、以及相关热点网络事件等。
2.3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特征
基于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已经渗入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渐改变着学生的学习、交流和生活的方式,主要表现出以下四个特征:
1.开放性。校园网络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网络中身份、内容的开放性两个方面。不管你身份如何,网络内容包罗万象,同时又不受时空限制,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对其各取所需,资源共享,从而形成高度开放、高度自由、高度平等、不拘地域的网络世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