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说明文,且说明文的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并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审美感知能力等,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在现行的说明文教学中始终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无一不阻碍着教育工作前进的步伐,因而,解决其所面临的各种难题,无疑成为当代教育必须应对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 教学现状分析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学校虽在极力改善有关说明文的教学工作,但因体裁本身与小说、散文等其他文学性类型相比,其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对说明文提不起兴趣,不会主动去阅读并学习说明文;二是教师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方法,根本不关心学生是否能理解;三是当前教育的应试化模式,严重地扼杀了说明文教学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笔者认为,要解决在说明文的教学工作中出现的这类问题,了解说明文阅读教学缺失的现状极为重要,而要研究其现状,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一)中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固有心理
以学定教是现在最为推崇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首则,因此要研究当下说明文的教学情况,当务之急就是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而这些则告诉教者,中学生在学习说明文方面有着其特殊的心理特点:
1。兴趣特点
相较于小学生而言,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更为广泛,但大部分人往往认为说明文单调无趣,读来使人昏昏欲睡。而导致这种现状的缘由便在于:一是相较于记叙文、戏剧、小说等文体富于吸引力,说明文既没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又缺少激烈的戏剧冲突,读起来不免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二是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之抽象思维能力来说要强得多,比起去了解抽象的科技知识,中学生更倾向于透过直观的表象去思考解决问题;三是由于被落后的教学观与教学法所禁锢,使得教者只知道围绕说明三要素——说明对象、顺序和方法来指导课堂教学,继而使得整堂课气氛沉闷,师生情绪低落;四是教材选取的文本大部分陈腐落后,选文两极分化严重,晦涩难懂和浅显易懂的选文各占较大比例,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的调动力方面较差。
2。态度特点
中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多采取的是不去关心、不去理解的淡漠态度。在教学中,在教师教学的目的、性质、意义等方面,学生不能做到正确的领会再加上对学习说明文兴趣平平,因此,学生很难在阅读的过程中渐渐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自主能动的去学习说明文。文献综述
3。习惯特点
大部分学习者,特别是那些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都还未形成学习说明文的好习惯。此外,教师在教授说明文的过程中应该还要特别重视自觉、主动探求知识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说明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学生汲取文本已有知识的同时,能够触类旁通地或说明或指导学生去收集整理有关的资料、知识,从而为学生能够更深入的钻研和探讨文本提供了动力。这样的课堂上起来不仅显得扎实生动,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充实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其眼界,更在激发其潜能,发展其才智,陶冶其情操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师教授说明文的传统做法
说明文既不像散文那样可以凭借细腻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的心,也不如小说那样可以凭借波折生动的情节故事引起读者的注意,更不同于戏剧那样凭借强而有力的矛盾冲突紧抓读者的眼球。说明文的语言大多浅显易懂,朴实无华,通常不易引起师生的阅读兴趣。因而,很多语文教师都会或多或少的忽视说明文的教学,不愿花时间,花精力去钻研教材教法。许多教者在平时的课堂上,通常仅会对说明文的文本内容分析,如若不然就是把有关方面的知识一股脑地全丢给学生,接着便让学生自己一味地套用这些知识去阅读、学习文本,对学生是否真的吸收了这些知识毫不关心,这就是导致说明文教学课堂气氛沉闷、缺少激情的主要原因。而正由于这个原因的出现,使得学生无法很好地汲取说明文的文本内容及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