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贯彻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提高小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讲究层次感,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与新授课有关的旧知识,保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接受并理解新的知识内容。这也有助于成绩处于中、下等的学生查漏补缺。随着新的知识的引入,应先让学生自主体验,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感受数学的规律与乐趣。再上升到理论与方法层面上,彻底地分析所学内容的精髓,让学生懂得数学的奥秘与神奇。最后升华到操作与应用的层面上,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灵活运用,探索并解决实际难题。学生在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开动脑筋,思维活跃,层层深入,学习数学知识。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建构zhuyi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经验背景,教师应找到旧知与新知的连接点,从而引导学生从旧的知识跨越到新的知识。比如在教授《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学生之前已经经历了探索并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完全可以让学生回顾之前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进行验证。这样同学们不仅能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能强化自身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课堂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文献综述
3。4 优化课堂提问,调动小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最普遍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同学们课上的积极性,然而教师的提问是有很大技巧的。
首先,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与数学有关。由实际生活出发提出数学疑问,可以大大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在学习图形与几何这方面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如:“同学们请细心观察,你能这些美丽的图片中找到它们共有的一个图形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圆形呢?”这样提问,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小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事物习惯。“我们教师要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视野开阔,关注学生的生活,在课前充分地准备上课的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
其次,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著名小学数学教师吴正宪老师在执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向学生出示了三道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的算式让学生自己计算。学生做完并订正后,吴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做这三道题时,同学们都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转化时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你们都把它们转化为同分母分数?”“通过思考,你们认为可以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吴老师这一连串的提问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回答这几个问题时就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的精髓,理清了他们的思路,问题一步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