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次 (10*2+10*2)次
第四步,一半被试先测量外显态度,再测量内隐态度;另一半相反,以平衡顺序误差。正式开始实验前,主试向被试说明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被试的反应速度,即要求被试按照指导语对刺激作出“正确并快速”的反应,然后正式开始实验。
(四)数据处理
问卷数据进行维度分和总分的计算。
实验数据根据Greenwald等人提出的方案进行处理,即使用实验步骤3和步骤5的数据;将错误率超过20%的被试数据删除;将短于300ms的测试反应时记为300ms,长于3000ms的测试反应时记为3000ms,不对错误试验的反应时进行任何处理,也不删除任何极端被试的数据;对测试反应时进行自然对数转换;求两个测试阶段反应时的均值;相容任务和不相容任务的测试反应时的均值之差即为所要求的IAT效应值[5]。
最终,44名被试中有2名被试测试数据错误率超过20%,予以删除。然后均只使用外显态度问卷和内隐态度实验中42名被试的数据,在SPSS17。0中文版中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
(一)外显态度量表结果
1。总体态度结果 42名被试中,没有被试表现出极端排斥、完全无法接纳同性恋的外显态度,并且仅有7。14%(3人)对同性恋的外显态度是负性态度,处于总分区间73-90,表明对同性恋具有偏见,会排斥同性恋;另外,19。05%(8人)对同性恋的外显态度是中性态度,处于总分区间55-72;然而,对同性恋的外显态度是正性态度的高达73。81%(31人),处于总分区间18-54,表明能够理性接纳与对待甚至完全接纳与对待同性恋,不怎么排斥甚至完全不排斥同性恋;总体上说,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外显态度是正性态度(M总分=45。67,SD总分=14。536),处于总分区间37-54,表明能够理性接纳与对待同性恋,不怎么排斥同性恋。
总分与各维度分的比较,具体见表3。
表3 总分与各维度分的比较
M±SD ANOVA 相关分析
F P 感情 认知 行为
感情 14。38±5。355 0。842 0。433 1 —— ——
认知 15。52±5。013 。740** 1 ——
行为 15。76±5。268 。875** 。770** 1
总分 45。67±14。536 。941** 。896** 。950**
**。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结果显示:
(1)首先,对三个维度分与总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得,每个维度的均分都在区间13-18内(M感情 =14。38,SD感情=5。355;M认知=15。52,SD认知=5。013;M行为=15。76,SD行为=5。268),总分的均分在区间37-54内(M总分=45。67,SD总分=14。536),表明大学生在对同性恋的三个维度上的外显态度以及总体的外显态度均是能够理性接纳与对待、不怎么排斥同性恋,即外显态度是正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