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声母、韵母在认读与拼写上易混淆
小学生对声母、韵母的混淆表现在认读与拼写两个方面。[2]在认读上出现的问题有:一是分不清声母与韵母、单韵母与复韵母。通过对四所楼小学一年级学生汉语拼音学习的课堂观察,结合课后与教师的访谈,分析发现三分之一的学生基础很差,根本分不清声母和韵母。比如,指读韵母a、o、e时,他们会将其说是声母,在指读声母b、p、m、f时,他们会将其说成韵母。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分辨不清单韵母、复韵母的发音,例如ei和ie,ui和iu,an和ang,en和eng,in和ing,往往把ei读成ie或把ie读成ei,把ui读成iu或把iu读成ui,把an读成ang或把ang读成an,把in读成ing或把ing读成in。二是读音或形状相近的声母易混淆,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音与后鼻音分辨不清。易混淆的的读音或形状上相近的声母,例如p和b,t和d,h和g,z和c,n和l,在认读时容易混淆,比如把p读成b或把b读成p,把t读成d或把d读成t,把h读成g或把g读成h,z读成c或把c读成z,把zh读成ch或把ch读成zh,把n读成l或把l读成n等。由于豫东地区周口方言的原因,平舌音与翘舌音混淆现象比较严重,几乎所有学生多集中在z与zh、c与ch、s与sh等几个声母上,往往把z读成zh或把zh读成z,把c读成ch或把ch读成c,把s读成sh或把sh读成s。而且在平舌音与翘舌音的拼读上,常常把chi(吃)饭说成ci饭,把zhi(知)道说成zi道,把shu(梳)子说成su子。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分辨不清前、后鼻音,甚至只会写不会认读,比如ang和an,eng和en,ing和in,在写的时候可以辨别出来,但是在发音上的区分不是很明显,例如dang(当)和dan(但),zheng(蒸)和zhen(真),ying(应)和yin(音)等,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全读成前鼻音,有的学生全都读成后鼻音。三是在拼音字母的拼写上也存在问题,有四、五个学生能把声母或韵母全部认读出来,课堂默写或板演时,发现他们在书写形状相近的拼音字母时往往混淆,比如,d和b,t和f,p和q,h和n等,默写时把d写成b或把b写成d,把f写成t或把t写成f,把p写成q或把q写成p,把h写成n或把n写成h等。论文网
(三)分不清四个声调的区别
“声调也叫字调,是汉语的一个特色,声调一变,意思完全不一样。”[3]通过对四所楼小学生的的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有四个声调,一声(阴平)、二声(阳平)、三声(上声)、四声(去声)。有的学生还这样说四声,一声(平)、二声(阳)、三声(拐弯)、四声(降)问他们时一个比一个背的熟练,但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很难区分二声和三声。“声调的实际发音叫调值,每个声调的调值是不一样的,第一声的调值是5度到5度,也叫55调;第二声的调值是从3调到5调,也叫35调;第三声的调值是从2度到开始,降到1度,然后再升到4度,也叫214调;第四声的调值是从5度下降到1度,也叫51度。”[4]例如学生在读第二声和第三声时调值不到位,我在调查中发现确实有学生区别不出来。有的学生干脆对声调完全理解不了,例如有的学生在标声调时把“烦”标成上声,把“妈”读成上声,把“立”读成阳平,把“应”读成阳平等。
(四)部分整体认读音节掌握有困难
整体认读音节总共有16个,分别是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整体认读音节一般是指加上一个字母后读音还和原来一样,比如可以加一个后韵母读音还原来的声母一样或者加一个声母后读音还原来的韵母一样,意思是不用拼读就能直接认读的音节,所以整体认读音节是直接认读的音节。在课堂观察和与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如果把16个整体认读放在一起让学生学习时,学生能背诵下来,但是当单个出现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难以分辨出。比如教师单独出示“zhi”、“chi”、“shi”等整体认读音节时,让学生认读,学生往往读成其他的整体认读音节或者认读不出来。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