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财政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一。当前县级财政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债务负担沉重,财政金融风险加大
县级财政负债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向外国政府和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借款,主要用于造林。卫生接防和改水等项目,还款能力低;二是国债转贷金还款债务和专项资金论文网配套所形成的债务;三是财政周转金还款债务和预算调度资金欠款;四是基层金融治理整顿过程中所发生的清兑债务,包括兑付农村合作基金会借款。兑付供销合作社社员股金和兑付城市信用社存款等。县级政府的债务大多是向银行举债的,银行的钱除了自身资金外,主要是企业。居民的存款。如此下去,不仅县级政府的财政不堪重负,十分危险,而且可能形成银行呆账。坏账,对这种潜在金融风险必须特别予以高度重视。
(二)县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刚性支出无法保障
从县级财政收入状况来看,除了一些重要的工业基础和沿海地区,多数县内的工业企业数量少,企业活力不够,效益不佳,大面积亏损,导致工商税收大幅度下滑,县级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是地方税收收入和行政规费收入,财政收入来源少而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高质量的财源,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目前,在县级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财政支出却在逐年增加,财政担负支出责任无限扩大。主要表现在财政承担的法定支出负担在加重,各项法定支出都要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这种支出的定比增长与县级财政收入的增长常常形成巨大的反差。
(三)县级财政多维持在吃饭“的水平上,用来提供公品与服务等办事“的财力非常有限,欠账很多
一是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和投入欠账较多,二是发展城乡文化事业投入偏少,三是支农支出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四是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欠账过多。目前,在大部分县没有标准垃圾处理场,很多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大部分农户没有用上卫生厕所。另外,县级财政的社会保障缺口不断增长,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的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二。县级财政困难的成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低是县级财政困难的基础原因
县级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高附加财源少,能使财政收入迅速增加的二。三产业还远未形成规模,财源基础不厚实,县域经济大而全“小而全“现象普遍,缺乏大型的龙头骨干企业,体现在财政收入上,则是增长支撑面不稳定,波动比较大。
(二)财政体制不合理,也是县级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
财政体制尚未理顺:一是财权和事权不对称。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权层层向上集中,事权则逐级下放。一方面,财政收入上收。中央把增值税和消费税两大税种上划,县需要将75百分号的增值税和100百分号的消费税上交中央财政,税收增长部分还需要按1∶0。3的比例由中央拿大头。当前是60百分号的财权集中到中央,60百分号的事权下放到地方。另一方面,事权下放。支出下移,这在基础教育上表现特别突出。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财力,但基本摆脱了负担义务教育经费的责任。县乡政府财力薄弱,却承担了绝大部分义务教育经费。二是缺乏优势税种。分税制体制下划分地方的税种,大多是税基薄弱窄小,税源零星分散,征收难度大。成本高,增长弹性小的税种,很难形成地方财力增长的支撑点“。加之县级政府缺乏必要的税收立法自主权,只能执行开征和停征的决定,难以根据当地实际的客观情况有效地组织收入,造成可用财力减少。
(三)转移支付不到位,进一步加深了县级财政困难
目前,虽然建立了中央对地方和省对基层的纵向转移支付制度,但因形式单一,仅在调节中央与地方纵向财政关系上发生作用,地区间财力差距拉大及公共服务能力悬殊的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初衷之一就是彻底改革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体制,但是改革的结果并没有改革现行转移支付体制,只不过增加了两项新内容――税收返还和过渡期的均等化转移支付。由于这两项政策的实施,使得原有的收入再分配变成了来源地原则,也就将更多的收入返还给富裕地区,而不是贫困地区,加剧了原有省际的不平等。
(四)政策性减收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县级财政雪上加霜
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的一些减免税政策,对县级财政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有提高国税起征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先后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等,使县级财政直接。间接获得财政收入和财政性资金大幅?p少。
(五)县级财政供养人口不断增多,工资足额发放压力较大
近年国家工资改革频繁,工资调整幅度较大,每个县都要为此增加大量的财政支出。由于县级财政普遍困难,一些县只能先发放国家规定的四项工资,个别县连四项基本工资都难以保证发放。国家给予增资的转移支付与实际财政供给人数和标准都有很大差距,相当部分县本级财力无法保证基本支出需要,拖欠工资的现象屡见不鲜。另外,一部分县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等工资性相关支出没有落实。
(六)财政监督不力,导致寻租活动猖獗
县级政府负责的事情多而且范围广,中央和省级政府又不能对其进行直接管理,有些县级政府进行决策时个人影响很大,事权大而监督少,很容易导致腐败行为的产生和财政资金的浪费。同时,仍有大量的预算外资金游离于政府预算之外,滞留在一部分单位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管理和廉政问题。
三。解决县级财政困难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级财源规模
县级财政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支柱产业,缺乏财力增长的税基基础,壮大县级财力,根本途径是加速县域经济发展。因此,除了狠抓财政收入征管,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外,更需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重点抓好工业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地方财力,增强自身保障能力。就县级而言,首要的是应当结合推进新农村建设,立足本地实际,把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抓好,统筹规划,重点推进,强化农业。突破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植地方税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招商引资环境,重点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财政贡献率高的项目,为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增加财源,实现地方财力的快速增长打好基础。(二)加大机构改革力度,裁减冗员,减少财政支出
要转变政府职能,合并机构,精减人员。对超编人员,上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切实解决超编人员的分流安置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编制法或暂行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控制编制。地方政府不得擅自批准增人增编,确保人员的相对稳定。同时,要加强对财政供养人员的管理,控制财政支出规模,缓解县级财政困难。
(三)财权。事权相对称,确保县级政府有效地履行职责
一要改变目前县级政府过多的事权与财权严重不对等的状况。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对于跨区域的外溢性的公共项目与工程,上级政府应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或介入。对于医疗和教育服务的供应,中央和省级政府需要承担部分筹资责任。与国外相比,在这方面的法律还有待完善。二是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最大限度地调动地方理财的积极性。应把适合县乡的税种全部或部分下放给县乡,核定基数,确定比例分成或结算比例,统筹管理。另外,也可考虑适当地赋予地方政府必要的税种开征权。只有合理界定职能,理顺政府间事权关系,县级政府才能更好地履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引导和协调职责。
(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县级财政的扶持力度
转移支付存在资金比较分散。结构不够科学。使用效益不高。分配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对此,一是加大力度,除省级财政局部增加对县的转移支付外,还应当引导市级财政加大对县的转移支付力度;二是调整结构,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通过严格控制??钕钅康纳柚茫?清理到期的专款项目,逐步取消过小。过散和用于机构运转的项目等方式,整合现有专款项目,同时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三是提高时效性,年初能确定的转移支付要尽早下达,切实解决预算执行难的问题;四是通过政策引导和倾斜,促进实现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目标;五是进一步完善标准收支体系和做好转移支付测算的基础工作。
(五)分类清理消化债务,降低财政运行风险
面对县级政府沉重的债务,应该认真对待,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一是对所有的债务进行一次盘点,摸清底子;二是按照性质类别,对债务进行分类清理,说明债务的成因,标注清偿的急缓程度;三是对照有关政策,制定逐步化解问题的方案和措施,给债务人一个交代,体现政府的诚信;四是结合目前公共财政体系改革,将部分公品的债务清偿责任转移分担,其他债务由县级政府组织清理,建立严格的分期偿还责任,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将还债分解到有关部门和单位;五是严禁制造新的欠款行为。
(六)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监督
一是增强依法理财观念,积极推进预算改革,避免追加支出的随意性,增加预算的透明度,推行零基预算。部门预算,实行预算论证和预算追加听证制度;二是通过依法治费,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计划性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三是对财政供给单位,应实行单位财务制度公开。财务结果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的民主理财制度;四是严格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作者单位为安丘市石埠子镇社区服务中心)
县级财政困难的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