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3-0101-02[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劳动力市场互动论文网机制研究“(XJ012BGD03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彩霞(1974―),女,新疆奇台人,博士,衡阳师范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肖望喜(1974-),男,湖南衡阳人,博士,衡阳师范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本文通信作者。
中国社会快速发展使市场对于人才需求产生了巨大变化,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高等教育在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应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
一。新时期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所面对的考验
1999年以来,中国大学大规模扩张,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为此,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多重挑战。一方面,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向要求专业素质过硬,同时具备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对国际贸易专业而言,随着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市场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时代要求,构建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点。
另一方面,由于高校连续多年扩招致使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教育质量下滑和教学基础设施的不足,加之生源质量。高校教师培养能力等问题,导致国贸人才培育面临诸多棘手问题。高校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的问题已成为普遍问题,国际贸易专业也不例外。所培养毕业生的素质水平与课程体系的设置的科学化。规范化及课程体系内容的合理化有着密切联系。而高校课程体系的设置水平及教育管理制度是人才培养质量最直接。具体地体现。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问题
根据教育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培养目标是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则落实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国际贸易是应用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国际贸易专业最基本目标,但目前大学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诸多问题:
其一,课程体系涵盖内容过宽,尤其是通识教育模块课时过长。通识教育模块是教育部门规定的必修课程,也被称之为公共基础课,这部分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理论知识,而课程内容更偏重于政治。计算机。数学。英语等课程,忽视培养学生沟通技能和人文素质类培养,并且这一部分的课程所占时间较长,一般占去大学四分之一的时间,而社科类专业学生沟通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对职业发展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公共基础课时间和内容上的安排都不能体现国贸专业人才培育目标,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技能培养是不到位的。
其二,课程体系内设置比例不合理。按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国际贸易专业基础课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微积分等,专业课包括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计量经济学。外贸英语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以及国际商法等课程。但大多数学校课程体系中课程的编排与课时的安排没有优化,专业核心课程通常都安排在大三,且部分课程内容相互重复,课时有限,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
其三,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已成为国际贸易教学中的致命伤,长期以来本科高等院校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课程的开设,虽然实验课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之一,实验室的软件投入也在不断增长,实验硬件及软件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利用效率却很低。在课程设置上,具体实践能力培养课程的开设严重不足,国贸专业学生实践机会较少,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加之实践教学方式落后。师资及教学设施等方面的缺乏,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基本脱节。
三。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要把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与素质教育。操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起来,这既是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途径。
(一)明确课程体系设置目标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需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由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方技能。专业拓展与素质拓展模块共计5大课程模块组建而成,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已不能满足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新课程体系的五大课程模块应突出应用型人才培育的目标,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对于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而言,不是为培养经济学家和研究人员做准备,而是为社会需求培养国际商务领域的专业人员。培养身心健康。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加以明确。
(二)课程设置内容上重视能力的培养
外贸人才市场需求岗位包括从事外销业务的外销员。外贸跟单员。货代员及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这些岗位不仅需要与人沟通的能力,同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国贸人才的基本能力除了外语能力。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等外,在素质能力培养上,课程设置的内容应加强增加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例如逻辑学。哲学。社会心理学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课程;国贸应用人才培养上,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技能课更重视国际贸易专业特点即国际性和实务性,专业素质能力方面所涉及的业务实操能力。制单能力。报关能力。谈判能力要在课程体系内容具体体现具出来。在专业课设置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即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能促使学生适应社会。
(三)课程体系结构优化,强化实践教学
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可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基本都是以理论课为主,以课堂讲授为主,且理论课在整个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中课程数量较多,课时量占据了绝大部分,相比较而言,实践教学无论是课时还是内容所占比例较低。虽然有些学校开始意识到实践课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落实还不到位,课程设置不能突出实践课地位,也不能落实在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作为人才培养的方法,实践教学有着课堂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国贸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结构优化刻不容缓。实践教学也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使用等方面不断更新,以确保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四)课程改革内容弹性化
课程内容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弹性化设置,避免课程内容上贪多求全,杜绝大而全“的课程设置方案。目前国贸专业许多课程的内容存在交叉现象,如外贸单证实务。单证制作与国际贸易实务。对于这类现象,应相应调整课程配置,对于一些课程内容相近且知识点重复较多的课程应进行整合,避免相关课程的重复教学。课程内容弹性化应根据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来协调与安排不同课程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方向,同时要避免课程教学内容陈旧老化,加快更新速度,以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形势。课程设置弹性化的同时还应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注重各课程之间的关联关系,课程设置时间顺序合理化,课程内容的安排要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