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高校不可忽视中国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家立足于中国现实,并运用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经济的许多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至今还未被系统地引入中国高校的教学中,目前国高校经济系论文网开设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又有中高级之分)。制度经济学。甚至发展经济学等等还都是舶来品,并且中国经济学(本文所讲的中国经济学,主要指高校开设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课程)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还具有下降的趋势,有些高校的经济系甚至取消了这方面的教学。一些多年从事资本论和社会主义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教师也纷纷改行,从事西方经济学或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已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经济要真正走向世界,同国际接轨,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了。因此,作为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西方经济学是无国界的,对中国也是通用的,没有必要创建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和在中国高校开设中国经济学。笔者对此深为忧虑。我认为,适应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需要,不仅要引来舶来品。加强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而且也要坚持和加强中国经济学的教学。
与自然科学不同,任何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学都是对特定的。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并为特定的具体的社会经济服务。西方经济学是在西方社会经济制度与历史文化背景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并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服务的。中国现实的经济制度。基本国情。文化传统等都是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并且中国经济将来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何种阶段,都不可能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完全一样。这就决定了中国经济学家必须对中国社会经济活动的实践进行研究和总结,尤其是要对中国现阶段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进行概括和总结,创建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以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不可否认,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不论从历史发展的纵向看,还是从不同国家的横向看,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和共同的规律。因此,西方经济学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及其分析问题的方法,都可以为我所用。正因为如此,中国高校要开设西方经济学。但西方经济学要真正为我所用,必须结合我们的实际进行消化和吸收,融入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换句话说,外来理论只能当作肥料,中国经济学惟有礼根于中国土壤,才能茁壮成长。因为如上所述,中国现实的经济制度。基本国情。文化传统等都是与西方经济理论假定的前提严重错位的,脱离文化。历史。制度。国民心理等背景的理论移接,必然会出现水土不服“。实际上,即使是资本主义社会,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同一阶段的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经济理论。从斯密的国富论。凯恩斯主义。一直到当代的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等种种理论,都是为不同阶段的资本主义服务的。现实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奇迹‘和问题已给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难解之谜’,对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呼唤“(注:谷书堂,刘占军: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之重建,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于光远。董辅réng@①主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历史机遇和肥沃的土壤“,中国经济学必将成为现代经济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注:黄泰岩: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学中国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一谈到中国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有人总是以传统的经济学严重脱离实际。学而无用。不成体系为由否定它,这也是不符合实际的。20年来,由于实践的推动,理论的指导和许多经济理论工作者的艰苦探索,中国经济学的内容和体系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尤其是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创新。现在高校编写的中国经济学教材,如谷书堂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蒋学模主编的高级政治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编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系列教材等等,都吸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无论在内容上还是体系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已根本不同于前苏联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科书(只是这些教材还没有被高校普遍采用,因为高校还没有统一的这方面的教学要求和大纲)。当然,中国经济学还面临着较大的改革任务,尤其是要创建出科学的完善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取消这方面的教学,等到统一的完善的体系建立之后再开设这门课。中国目前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中国经济学的指导,中国目前应用经济学的改革和发展也急需中国理论经济学的指导,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及分析和研究社会问题的水平。鉴别是非曲直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更需要中国经济学。因此,在高校必须重视中国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始终坚持中国经济学的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国经济学的教学及其内容体系,以不断加强中国经济学的地位。
二。加强中国经济学基础学科地位之断想
1。理顺中国经济学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首先要理顺中国经济学与主义经济学的关系。在,长期以来一直把中国经济学等同于主义政治经济学,并受苏联教科书的影响把主义政治经济学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部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西方经济学的引入等,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其他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基础地位在日益弱化,为加强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学地位,有人一直在尝试打通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重构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使两张皮“能融合起来,但结果成效甚微,不仅很难实现两者逻辑体系的一致性,而且又使资本论的逻辑体系支离破碎。我认为作为资本论压缩本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西方经济学一样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应独立出来作为主义经济学开设;以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为主要内容,重构中国经济学内容体系。这样,中国高校的理论经济学主要可并列为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学等。这有利于加强中国经济学的教学和理论经济学的地位。
在目前高校的教学实践中,有些经济系取消了中国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教学,用理论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甚至用时髦的应用经济学或管理学取而代之。我认为这是不妥的。
理论是当代中国的主义,在高校两课“教学中,必须开设理论,但不能用理论取代中国经济学。理论是涵盖经济。政治。科学。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的科学体系,对多种学科和专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与中国经济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即使是经济理论也只能是中国经济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不能等同或涵盖中国经济学的全部内容。中国经济学应该以理论为指导,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实践中不断提出的新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继承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也不能取代中国经济学。从目前已经出版的一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教材看,都是以分析市场经济运行为主的,而中国经济学不仅要分析经济运行,还要分析经济制度。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等。并且中国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分析,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它们之间是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其他应用经济学更不能取代中国经济学。中国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经济学,其主要功能并不是直接用来解释具体经济问题,而是为各种应用经济学提供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2。拓宽中国经济学的对象
有人针对传统经济学教学内容枯燥无味,严重脱离实际等状况提出,要彻底改变中国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传统观念,要把生产力。人与物的关系作为中国经济学的对象。我认为,传统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出现枯燥无味。脱离实际等状况,其深层原因并不是研究生产关系的问题,而恰恰是对生产关系研究不够。这表现在:第一,认为,作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是具体的。历史的,经济学应当从现实的。实际的社会关系出发来研究社会经济现实,包括自身的概念。而传统的经济学不是研究现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而是脱离国情。教条主义地宣传和论证所设想的建立在高度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第二,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从横向看,它寓于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体现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方面;从纵向看,它是多层次的,既包括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本质关系,又包括生产关系具体实现形式的经济体制等。而传统的经济学只是孤立地抽象地强调生产关系的本质,忽视了对现实生动的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形式和经济运行的分析和研究。第三,传统的经济学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状况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把一大二公三纯“作为衡量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标准,从而导致在实践中大搞所有制升级和穷过渡,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我认为社会生产关系作为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形式,必须有专门的学科来研究,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需要一门从总体上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任务只能由中国经济学来承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证明,不研究和不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不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就会犯左“和右的错误,就不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当然,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且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密不可分,因此,中国经济学也要研究生产力。但对生产力的研究要围绕着或服从于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对生产力的系统专门研究可以另设新学科,如生产力经济学等。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