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新技术GM。其影响之广泛,意义之深远,是以往任何一次技术GM所不可能比拟的。过去的工业技术GM,均是为了把人类从沉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是人类体力的增大与外部器官的延伸;而这次技术GM,却是把人类从繁杂的脑力劳动中摆脱出来,是人论文网类脑力的增大。古生物学家斯蒂芬·古尔德(Stephen。J。Gould)曾经写道:我所读到的生命史,是一连串稳定状态,其间有少数迅速发生的重大事件所界定的间隔,并借此建立了一个稳定状态。“[1]这个历史的间隔即所谓的技术GM。虽然人们对技术GM的存在及历史地位予以承认并达到一致,但对于技术GM特别是20世纪以来所发生的新技术GM的划分以及起始时间,在认识上仍有相当差异。人们从不同的认识角度,用不同的认识方法,对客观历史进程作出多种不同的描述。然而由于科技GM不仅是研究科技历史的重要工具(例如,世界古代科学史与近代科学史的分期线是1543年,即哥白尼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的出版,这也是第一次科学GM的开始),也是研究社会问题的基点之一。这是因为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领域的变革,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法。思维方式的发展。因此对上述问题的澄清和界定,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二。关于称谓

当今学术界,对于上述新技术GM的称谓,至今还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科技GM,称谓竟没有为世人基本认同,似乎与其伟大意义难以相称。总结众多学者的描述,这场新技术GM常见的称谓有:现代科技GM“。新技术GM“。第三次浪潮“。第三次或第四次科技GM“及智能技术GM“等几种提法。这些称谓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指征这场科技GM,但让人总觉有所不足。鉴于以下理由,我们将这场新技术GM称为信息技术GM“。

理由一:现代科技GM“中的现代“和新技术GM“中的新“这两个词都是时间概念。现代“一词对于现代的人们可以确切地知道它所指的内涵,但几百年以后,仍用现代“来指征这场科技GM,则就难以切中了。而新“字,今天可以称新“,他年可能应该称旧“,因此,也没有揭示这场科技GM的基本特征[2](P9)

理由二:第三次浪潮“。第三次或第四次科技GM“中的第几次“这个次第数字只能说明这次科技GM相对于前几次科技GM所发生的排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仅从字面上也不能指征这次科技GM的基本特征。况且,究竟是第几次,标准也不一样。

理由三:按照技术功能论的思想,信息技术就是一切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加工和利用等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而在这四项信息技术(又称信息技术四基元)中,通信技术和智能技术处在整个信息技术的核心地位,而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则是核心技术与外部世界的接口。目前为止甚至还有人提出广义信息技术的概念,把信息技术的的基础技术(指新材料。新能量技术)。支撑技术(指机械技术。电子与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即应用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各类具体技术)也包括进来。例如,曼纽尔·卡斯特就认为:我把遗传工程及其日益扩大的相关发展与应用,也包括在信息技术里。这不仅是因为遗传工程的焦点是对生物信息符码的解码。操纵,以及最后的重组,也是因为生物学。微电子学和信息科学无论在应用与材料上,甚至更基本的概念取向上,似乎已经彼此汇聚互动。“[3](P6)

一般来说,新技术GM自兴起至今大致经历了两个基本阶段(见下文的讨论),20世纪40-50年代是新技术GM的形成阶段,其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诞生,其中计算机技术开辟了人类智力的新纪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技术GM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标志是信息高速公路,即网络技术等。网络是现代通信的新表现方式,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网络是由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等技术相结合而成。

我们把整个世界作为_个庞大的通信系统,通信与计算机的关系应被确认为,计算机与通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不是把通信看作是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智能技术是思维器官功能的延长,仅包括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所以,智能技术GM“不足以指征这场新技术GM的基本特征。况且智能是与体能相对应的概念,这正像我们没有将蒸汽技术GM“和电力技术GM“称谓为体能技术GM“一样,同样也不能将这场新技术GM称谓为智能技术GM“。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新技术GM的重要标志。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与光纤通信技术结合在_起,形成了新技术GM的核心,它目前是新技术GM的主导技术。我们知道技术GM就是指人类改造世界的技术手段的巨大变革,是旧技术体系的扬弃,新技术体系的确立,实质上就是不同历史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技术以及以主导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群的更迭过程。因此,如果把前两次技术GM依次称为蒸汽技术GM“和电力技术GM“的话,那么这场新技术GM就可被称为信息技术GM“。

三。信息技术GM的起讫时间与划分

(一)历史的回顾

人类的技术GM之产生可以追溯到由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的过渡时期,这一次伟大的转变被西方的一些学者称为第一次浪潮,而完整意义上的科学技术GM则是发生于近代史上的事情。因此本文对于科技GM的考察是从近代科技GM入手的,类拟于信息技术GM的称谓,近代历史上究竟发生过几次科技GM,目前也有不同的观点,但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主要有四种,即二次说。三次说。四次说及多次说。

二次说认为,第一次科技GM是18世纪起源于英国的工业GM,标志是在牛顿力学和热力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蒸汽技术及其广泛的应用;第二次科技GM是第一次科技GM之后至今仍在进行的GM,其标志是电力的应用以及现代科技GM。

三次说对第一次科技GM的认识与前者是相同的。而第二次科技GM是指19世纪末以电的应用为标志而发展起来的电机。电讯及汽车等一系列的新技术。二次大战后期至今则是第三次科技GM,标志是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生物技术等的发展。此外,三次说还有另一种观点,即第三次科技GM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不是开始于二次大战后期即20世纪40年代。

四次说关于第一次。第二次科技GM的认识与上述基本一致,其区别在于进一步提出第四次科技GM,认为第三次科技GM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原子能技术。电子技术及空间技术为中心内容的科技GM。第四次即现在正在进行中的科技GM,时间及标志是70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及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新兴技术群引起的当代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

多次说关于第一次。第二次科技GM的认识也与上述基本一致。但其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几乎每过10年,科技都要发生一次GM性的巨变:

1945-1955年,第一个10年,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了掌握核能的新时代;1955-1965年,第二个10年,以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为标志,人类开始了摆脱地球引力向外层空间进军的时代;1965-1975年,第三个10年,以重组DNA实验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了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1975-1985年,第四个10年,以微处理机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为标志,揭开了扩大人脑能力的新篇章;1985-1995年,第五个10年,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的信息产业的建立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GM的新纪元;1995年至今,以互联网成为核心技术并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为标志,人类开始进入知识经济社会。

(二)问题的症结

关于近代科技GM发生的历史,以上几种说法比较常见的主要有三次说和四次说,只有较少数的学者赞成二次说和多次说。二次说的主要代表是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书中认为,1760-1830年的工业GM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发展阶段,因为它标志着现代工业化的开始,并导致了都市化。书中没有把第一次GM与在此之后发生的第二次。第三次或第四次GM并列看待,而认为在第一次GM“之后,一些重要事件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在此我们不想对二次说做过多的讨论,关于电力和计算机技术的GM性在许多书中许多学者都曾做过论证。笔者认为,近代科技GM的二次说主要是对电力和计算机技术GM的影响性及GM性认识不足,而且其判断的标准主要是工业的现代化和城市化或都市化。而由上可知,多次说认为,几乎每过10年,科技都要发生一次GM性的巨变,但从他们的认识来看,很难断定每次巨大变化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GM。综上所述,人们对近代以来的第一次科技GM(即蒸汽技术GM)和第二次科技GM(即电力技术GM)的认识基本上达到一致。因此,近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科技GM的起始时间及划分,各种说法的主要区别和争议之处,即问题的症结,应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信息技术GM是否发生在二战后20世纪40-50年代,即信息技术GM的起始时间问题。

第二。20世纪40年代与70年代所发生的技术变革是否属于同一次GM,即三次说还是四次说。

[1][2]下一页

上一篇:俄日两國國防科技工业发展模式比較及對中國的启示【2194字】
下一篇:信托投资企业风险控制研究【1528字】

麦當劳文化的西方资本主...

高校个人理财課程教學的...

高新技术相關问题的界定研究【1249字】

食品品牌的文化叙述【2020字】

风险投资激励问题的三種...

风险投资收益期望值模型与應用【1487字】

非货币性交易的经济學思考【2053字】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安康汉江网讯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