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1引言1
2文献综述1
2.1行为博弈与社会偏好2
2.2偏好识别与测度的博弈实验研究2
2.3互惠研究的两个经典博弈实验3
2.3.1信任博弈实验4
2.3.2礼物交换博弈实验4
3理论基础5
3.1契约及其履行机制5
3.2一般社会规范与内化道德6
3.3基于场景规范的履约机制理论猜想6
4实验方法7
4.1实验设计总体思路8
4.2基于信任博弈实验的实验设计9
4.2.1场景描述9
4.2.2实验步骤9
4.2.3实验流程10
4.3基于礼物交换实验的实验设计10
4.3.1场景描述10
4.3.2实验步骤12
4.3.3实验流程13
4.4扩展实验的设计构想13
4.5关于实验设计及实施的补充说明15
结论17
致谢18
参考文献19
附录22
1 引言 作为正规金融重要补充的民间信贷,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多层次信贷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增强了经济运行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但由于其一般长期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具有地缘性、隐蔽性等特征,且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和规范管理,多为民间小团体或个人私下进行的信用交易,容易与非法集资、诈骗、洗钱犯罪等违法活动交织在一起,扰乱金融秩序和社会安定。 针对民间信贷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各个领域的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目前对于民间信贷的经济学研究,多基于金融理论或以博弈分析为研究范式展开,并且对民间信贷履约行为的内在机理研究相对较少。国外研究中有不少提到了民间信贷的形成及其契约执行的内生原因,比如,Stiglitz 等(1981)认为民间信贷是在民间道德规范约束和相互间私人信息影响下的自选择机制;Greif(1989)指出能够依靠交易者之间的声誉和非显性契约的早期民间金融组织即使在缺乏法律和显性契约约束的背景下也可以持续稳定发展;Hoff 等(1997)证实民间金融基于交易者之间的彼此信任,但伴随交易资金规模的扩大,这种以信任为基础的隐性契约会变得愈加脆弱并容易引发道德风险。 国内则主要是针对农村民间金融展开一些博弈分析和实证研究,张建军(2002)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履约率一般相对正规金融的要高很多;孔荣等(2009)基于甘肃、河南、陕西三省农户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发现信任、未偿债的内疚与偿债后的满意对农户的借贷履约行为有重大影响。 本文则试图另辟蹊径,选取国内相关研究中甚少涉及的行为经济学视角,基于社会偏好理论,探索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可以测度参与者所秉持的偏好和规范认同,分析它们是如何影响实验中参与者行为决策的,由此, 探究规范认同对于信贷履约行为决策的影响机制,对于更好地通过信念治理、关系治理等手段解决民间信贷存在的内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内容属于团队项目“基于规范认同的信贷履约行为实验研究”中的一个子模块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提出了基于社会偏好理论研究信贷履约行为机理的实验方法,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