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个环境背景下,常州不断提高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相比之前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总体水平在不断提升的同时,对常州整体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也在不断加强。目前,大多数学者对第三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的变化上,以及运用统计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产业发展特征。研究方法具有单一性,未能从其他方面更详细的介绍第三产业发展特征,忽视了第三产业其他方面的发展特征。很多学者对常州市第三产业的研究也大多是通过相关数据来展现。为了避免以上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常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以及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和服务密度分析,并通过对常州市三产内部层次进行分析,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常州三产的发展特征。其次,通过以上方式分析常州第三产业发展中产生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常州市第三产业得到更好地发展、促进常州第三产业的健全与快速发展,早日实现常州市第三产业现代化建设。
2 常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征
2。1 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模式不断优化
随着常州市对第三产业经济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第三产业得到很好的发展,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模式也在继续优化中。由图1可知,常州市第三产业发展呈现起伏的走势,但总体上是在进步的。从1949到1964年间,常州市第一产业比重呈现急剧下滑现象,第二产业加速发展,那段时期内第二产业的发展源于我国全力发展工业的相关政策,第三产业在这期间出现缓慢的上升。从1964到1969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起伏不定。在1969年后,第一产业的比例再次大幅下滑,工业发展在1969后的占比呈现大幅上升形态。而第三产业在1964年后比重不断下滑,直到1984年以后,第三产业开始不断发展,第三产业占比不断上升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政策的实施。2000年以后,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加快,第二产业也出现走低趋向,产业模式在1989年后基本上变成“二三一”。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常州市第三产业实现了质的突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高达到49。5%,第三产业经济增加值占比第一次高于第二产业,相比于2014年增加了1。5%,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幅与全市GDP增幅相比高出1。3个百分点,产业模式实现由原来的“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新格局的变化。为常州市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图1 常州市产业发展占比趋势图
常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全省的位置相较于以前有了进步,且第三产业的总量以及在全省的占比都有了提高。从图2可知,2006年常州市三产总值为562。59亿元,江苏为7849。23亿元,占比仅为7。2%,全省排名第六。2014年常州市三产的总值为2355亿元, 江苏为30396。5亿元,占比为7。8%,全省排名第五位。但是,与全省同处长三角地区的苏州,无锡,南京相比,常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大的一段差距。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图2 各城市第三产业产值比较
常州市三产从业人员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由原来的“二一三”成功发展到“二三一”模式(图3)。2014年常州市三产从业人员在总从业人员中占比为37。1%,从业人员由2000年的49。41万到2014年增长到104。4万人,年平均上升3。67%。2001年三产就业人员占比第一次超过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实现“二一三”模式向“二三一”的转变。2000年到2014年期间,第三产业得到慢慢的壮大,工业与服务业的不断的融合,致使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不断增多,从业人员占比由起初的27。5%上升到37。1%。这十五年间,常州市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说明了常州市正在向服务现代化城市的转变,常州市的产业结构和从业人员占比情况慢慢向合理化趋势演变。但是,常州市的主要从业人员仍然积聚在第二产业。且发达国家的从业人员占比一般与产业结构模式相同,均为“三二一”,而常州仍处于“二三一”阶段,也就是说,常州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要达到理想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