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基于模型的分布式数据采集方式
针对前两种产生的问题,人们提出了基于模型的数据采集机制。基于模型的数据采集机制能够抽取出更完整的信息[8]。配置于同一区域的传感器的感知数据是相关的,如一个区域的气温随时间的变化非常慢,不同节点的结果相差很小,所以,有效的数据维度比测量值的维度要小。基于模型的数据采集机制只将最有效的信息发送到基站,发送的信息不再是节点的测量值,而是一组系数,与实际数据相比,这组需要发送的数量是很少的,通信量大大减少,系数或权值最终在基站重构出区域的测量值。不过传统的模型驱动采用集中离线的模式,要将数据从节点集中传送到基站,再由基站进行参数估计,这对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不可能实现的,每个节点都会为此耗尽能量。所以,感知数据建模应采用分布式的模式,以满足各种约束。
利用分布式回归建立采集数据的有效框架。利用区域传感器节点的测量值相关这一特点,从降低节点通信开销、节能、反应时间和提高传感器网络的精确度等角度出发,对节点数据进行核线性回归处理,这样节点之间数据的相关性以核权体现出来,传感器网络的数据传输限于相邻节点[9]。节点消息的最后传送则通过节点组成的联合树来实现。只不过该方法需要一些技巧性的矩阵操作,并要利用所有节点的数据建立模型,有改进的余地。另一种网内分布式数据采集算法试图在传感器网络构造出一条Hamilton回路遍历网络中的所有的节点,并且每个节点都仅仅经过一次。在Hamilton回路中不传输测量数据,而是传输参数估计值。当估计值传输到某节点时,该节点利用自己的观测值对估计值进行更新。经过多次循环,算法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种算法可以显著降低通信所耗费的能量。但另一方面,该算法也存在、收敛速度慢及反应时间慢等缺点。即便采用分簇等方法加以改进,也无法消除这些问题。而且寻找网络中的回路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回路对节点失效非常敏感,如果某节点突然失效,则网络立即断开,直到新的环路重新建立。这会使算法的执行效率大大降低,需要进一步优化基于模型的分布式建模方式。文献综述
2.3 本章小结
本章节讨论了传感器网络中数据采集的特点及要求,并对目前已经有的数据采集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鉴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本身的要求,适合的数据采集方式首先应该是分布式的。其次,由于会造成数据结构和形态的丢失,数据聚集操作难以支持复杂的数据处理,也无法突出一些异常信息。所以最佳的数据采集方式应该是分布式的数据采集方式。基于模型的采集方式有望达到此目标。
3 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监测系统
3.1 系统的特点
和传统的监测系统相比,传感器网络系统有三个优点:1.节点体积小,只需一次布设,所以它对被监测的环境影响很小;2.该网络的节点数量大,分布密,所以采集的数据数量大,精度高;3.系统本身有一定的计算和存储数据能力,能满足复杂的监控,同时节点还有无线通信能力,所以节点之间能实现协同监控[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