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破片形状趋于多棱角形不同形状的破片。多棱角形(方形、三角形、六角形、菱形等)与球形破片相比,在组织内速度衰减快、能量传递率高,因此对生物组织的损伤程度要比球形破片严重的多。当前世界上新出现的手榴弹大都采用了多棱角形破片。
3、破片速度趋于高速化。破片速度的大小决定了压力波的强弱和瞬时空腔的大小,最终表现在对生物组织的损伤程度。在进行手榴弹设计时,破片质量、数量、速度、形状等几个主要参数的选取必须统一考虑,最终求得它们之间的最佳匹配。这就是手榴弹在设计思想上的新发展。
(二) 新工艺、新材料在手榴弹上的应用
为了保证手榴弹达到预期的最佳作用效果,就必须摆脱传统的加工工艺,力求通过改变材料和改进加工工艺使其作用效果达到可以人为控制的程度。当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全预制或半预制破片控制破片数量和破片形状;调整装药和壳体匹配关系保证破片速度,改善弹体形状控制破片散布,采用塑料等非金属件减轻全弹重量等。
(三)手榴弹引信的发展
手榴弹引信的更新换代标志着手榴弹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长期以来,手榴弹引信大都采用延时发火机构。这种发火机构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价格低廉,但存在着延期时间固定的问题,当投掷距离较近时,易造成反投掷机会。为了克服这一点,后期发展了碰炸引信。碰炸引信虽解决了反投掷问题,但由于手榴弹使用范围较广,要求碰击各种地面(包括山地、沼泽地、雪地等)都应可靠发火,携带时应保证绝对安全,使用时要有出手保险和失手保险等,这些都对碰炸引信提出了较高要求,从结构上满足这些要求是相当困难的。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反复实践,结论是手榴弹采用碰炸引信虽有瞬时碰炸的特点,但在安全与可靠性上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提高。
60年代初,在总结手榴弹引信发展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了全面提高手榴弹的战术使用性能,一种碰炸/延时双功能手榴弹引信问世了。这种双功能引信既具有延时引信的使用安全可靠性,又具有碰炸引信的瞬时发火性。如美国的 M217引信,除具有4~5 s 的延期自毁时间外.在击针击发延期药的同时,有一个小电池开始工作,该电池工作0。55 s后方可达到工作电压,此间手榴弹已出手 6~9 m ,从而保证了近距离人员安全。若引信碰击目标后未能触发,那么延时 4~5 s后方可起爆[6]。这种引信的使用大大改善了手榴弹的作战使用性能。70年代末,在此基础上这种双功能引信又有新的发展,除具有碰炸延时功能外,还有出手保险和失手保险,如比利时与美国联合研制的EDIS引信等。这种引信在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成本过高,曾一度因此而搁浅。近年来随着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集成电路等电子技术在引信上的应用愈来愈广泛,由此也给手榴弹双功能引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种种迹象表明:这种双功能引信在手榴弹上的应用必将为手榴弹的发展开辟一个新的广阔天地,对进一步提高手榴弹的战术使用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3 主要手榴弹引信介绍
无论手榴弹的类型如何,它的引信都可分类为触发引信和时间引信。以下就两类手榴弹引信的结构与作用原理进行简要总结。
1。3。1 触发引信
触发引信:或称碰撞引信,触碰引信等。可使手榴弹在撞击地面或障碍后发生爆炸,优点是:在手榴弹爆炸前,对方很难躲避或反投回来;在投向上坡时,也不会发生因手榴弹滚回而炸伤己方的情况。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