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理论观点
1。1国外研究
1。2国内研究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现状分析
2。1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最早出现在1992年,民营企业在上海、广东等地自发的组建了互助形式的民间担保基金会,在民营企业中通过企业之间的互相担保及企业中信用较好的企业进行融资担保,使部分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资金的扶持,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1933年我国第一家担保公司成立,开始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截止到2015年,我国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公司已经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较多的便利[6]。
我国金融担保业务虽然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受社会其他融资形式影响较大,在范围上形成不了规模。我国政府在2008年实行了货币改革政策,增加社会中的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使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资金的筹集,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环境,同时也推动了我国金融担保行业的发展。
2011-2014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年均增长17。3%,增速比2009-2010年平均增速下降13。5个百分点,增速明显放缓。在此影响下,中国担保行业规模在经历了2010-2011年的快速增长后,2013年开始增速明显放缓。2014年末中国担保行业在保余额2。74亿元,同比增长6。39%,增速下降12。28个百分点。整体来看,近年来在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担保行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
2014年末,行业融资担保机构由2012年的8590家下降至7898家,数量连续两年负增长。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也随之降低。近年来,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背景下,中国金融风险暴露呈现出加速态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和占比均较快上升,尤其是 2014年以来。根据银监会统计,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43万亿元,不良贷款率达1。64%,上升0。15%;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0。84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29%,提高了0。29%,2014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创2009年来新高,信贷资产质量持续下降,信用风险明显上升[7]。
为了控制不良水平的上升,银行终止了对一些资质较差的中小企业的贷款发放,收紧了银担合作渠道,降低担保机构授信额度,甚至有的银行暂停与民营担保机构的合作,加大了担保机构生存压力。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在政府对市场进行改革及调整之后才加大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且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早的担保机构。我国经济市场中的担保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企业提供了较多的资金支持,同时由于担保机构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的区域内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我国政府在担保机构的发展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1999年颁布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的规定了担保机构中的三种形式:政策性担保、互助性担保及商业性担保,在市场中形成“一体两翼”的担保模式。
由于我国对担保机构还没有形成较系统的法律规范,使市场中的融资担保机构变的鱼龙混杂。金融担保机构的发展能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较多的便利,同时也能为担保机构创造更多的收益,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对较快,使担保机构在进行担保的过程中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服务[8]。因此,在我国无论是担保机构的质量还是担保机构的数量发展中,都较世界平均水平低。并且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较多的问题,部分担保机构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在进行担保的过程中不惜违规操作,以便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我国在2007年发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对担保公司的经营范围及经营权限做了相关的规定,同时在市场中对融资担保机构进行排查,取消不合法融资担保机构的营业资格,为我国融资担保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